醫師提醒,別喫泡麵附的「脫水蔬菜」,因其營養價值低,且可能含食品添加物、農藥、塑化劑,影響健康;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黃宜靜/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泡麵方便又便宜,忙碌時總將它當正餐果腹。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泡麵裡附的紅、橘色調味粉包及脫水蔬菜,可能含添加物,易增加心血管疾病、肥胖等風險,建議一般成人每週不超過3包。除了避開調味包、脫水蔬菜外,少用泡麵容器盛裝,在烹煮時,首次水滾先倒掉煮麵水,去除添加物,以天然香料替代調味包,並多加蛋、豆腐及青菜,補充蛋白質、纖維,更健康。
黃軒在粉絲專頁「」發文分享,近期越南泡麵頻繁驗出一級致癌物蘇丹紅與環氧乙烷(Ethylene oxide,EO)殘留,雖已在邊境攔截,也全退運銷毀,並未入境,但仍使得大家十分擔心。他說明,其實並非所有泡麵都很危險,只要做到以下原則便能降低風險:
請繼續往下閱讀...
1.二大避免:絕對不喫泡麵附的「脫水蔬菜」,因其營養價值低,且可能含食品添加物、農藥、塑化劑,影響健康,建議自己加入新鮮蔬菜;再者,避開紅色、橘色調味包,因這類調味包可能含有人工色素、反式脂肪、味精及高鈉,長期食用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肥胖、高血壓 的風險。
2.適量食用份量:成人每週不超過3包;孕婦則因環氧乙烷易穿透胎盤,影響胎兒神經發展,因此建議每週限喫1包;孩童體重輕,致癌物代謝能力僅成人1/3,因此也建議每週限喫1包;另外,蘇丹紅代謝物加重肝臟負擔,因此肝病患者要注意。
3.容器檢查:選擇袋裝避開碗裝容器雙酚A(Bisphenol A)風險,並確保碗裝泡麵內膜標示「不含雙酚A」,並改用玻璃、陶瓷碗沖泡。
醫師建議,煮泡麵時,調味包少加,改用天然香料,並多加蛋、豆腐補充蛋白質,平衡營養,加放青菜增加纖維,促進代謝;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4.食材選擇:非油炸麵體(如蒸煮麵)丙烯酰胺含量減少85%,且自製調味取代高鈉粉包可降70%鈉攝取。建議煮麵水滾後,先倒掉第1次煮麵水,以去除15%添加物,接著調味包只用1/3包,再自行加入天然香料(蔥花、蒜末、海苔),並多加蛋、豆腐補充蛋白質,平衡營養,加放青菜增加纖維,促進代謝。
5.喫泡麵做到「三要三不」:「要」選透明包裝看清麵體、「要」檢查成分表有無「E編號」添加物(就是沒有環氧乙烷)驗證、「要」搭配深綠色蔬菜加速排毒、「不」喝湯底、「不」用碗裝泡麵直接沖泡、「不」連續2天食用。
黃軒補充,每月喫1-2次泡麵無須過度恐慌,真正危險的是「泡麵+碳酸飲料+熬夜」組合模式,這會讓肝腎代謝負擔暴增。
。
。
標題:喫泡麵注意5件事! 醫:避開2色調味包、脫水蔬菜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1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