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位長者症狀嚴重,醫師懷疑是高度傳染性的結痂型疥瘡,顯微鏡下發現2隻疥蟲,開藥並建議安養院採取嚴格的隔離與環境清潔措施,防止疾病擴散;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1名安養院照服員帶著1名80歲長者就診,長者全身布滿搔癢性皮疹,透過皮膚鏡檢查,隱約可見幾條疥瘡隧道,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烏惟新初步診斷為疥瘡,尤其症狀嚴重,懷疑是高度傳染性的結痂型疥瘡,採集皮屑後在顯微鏡下終於發現2隻疥蟲,開立口服及外用要合併治療,同時建議安養院採取嚴格的隔離與環境清潔措施,防止疾病擴散。
烏惟新在臉書專頁「」發文說明,結痂型疥瘡又稱挪威疥瘡,是一種由疥蟲引起的嚴重皮膚感染,與典型疥瘡相比,其特點是蟲體數量極多(可達數百萬隻)且傳染性極強,皮膚出現厚重的結痂、鱗屑,通常伴隨輕微至中度的搔癢(相較典型疥瘡,搔癢可能較不明顯)。常見於手、足、頭皮、耳廓及指甲周圍,但可遍布全身。因免疫抑制或老年、營養不良等因素,患者對蟲體的反應減弱,導致蟲體大量繁殖。
請繼續往下閱讀...
結痂型疥瘡高危險群
●老年人,特別是長期居住在安養院或醫療機構者。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愛滋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療者或患有慢性疾病者。
●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因搔抓反應減少,易忽略症狀。
結痂型疥瘡傳染性與預防
●結痂型疥瘡因蟲體數量龐大,傳染性遠高於典型疥瘡,皮屑脫落即可傳播。
●醫療人員需穿戴防護裝備(如手套、隔離衣),採集樣本時應格外謹慎。
●機構內需實施隔離措施,並對所有接觸者進行篩查與治療。
烏惟新提醒,結痂型疥瘡是1種需高度警惕的皮膚病,大規模疫情可能在機構內爆發,造成公共衛生問題。對於高風險族群,早期發現與積極介入至關重要,同時應加強環境管理與接觸者追蹤,以有效控制傳播風險。治療建議口服與外用治疥瘡藥合併治療。
。
。
標題:安養院險蟲蟲危機 醫:結痂型疥瘡早期介入免大爆發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2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