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AI辨識新舊骨折 減少誤診及早治療

▲謝明宏醫師說明,有患者因下背痛求診,卻因未及時發現壓迫性骨折延誤就醫。(記者王善嬿攝)

記者王善嬿/嘉義報導

50歲以上族群罹患骨骼疏鬆症風險高,容易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過往臨牀上準確判別「近期新發」還是「過往陳舊」骨折,對醫師來說極具挑戰。大林慈濟醫院攜手雲林科技大學開發「CT影像AI判讀系統」,可一鍵辨別骨折新舊狀態,準確率高達93.4%,未來技術應用,有助縮短患者等候檢查時間、節省檢查費用,還可減少誤診或延誤治療情形,研究成果去年10月刊登國際期刊《多媒體工具與應用》(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大林慈濟與雲科大共登國際期刊

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與雲科大校長張傳育等人昨共同發表初步成果。賴寧生說,50歲以上女性、65歲以上男性,罹患骨質疏鬆、肌少症風險提升,更容易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此類骨折常造成下背痛、駝背,甚至反覆骨折讓行動困難、失能,一有不慎跌倒嚴重可能致死。

請繼續往下閱讀...

賴寧生說,早期發生的骨折、腰痠背痛等不明顯症狀骨折,醫師難判別,運用智慧科技,能輔助醫師及早診斷治療。

張傳育說,為開發「CT影像AI判讀系統」,研究團隊蒐集大林慈濟醫院1萬305張脊椎CT電腦斷層影像,處理後選用5631張側面切面影像訓練AI及測試,結合3個影像特徵模型與Involution人工智慧技術,產生AI判讀系統,醫師只要一鍵按下,不到1秒時間,就可辨別骨折新舊狀態,準確率達93.4%,有助醫師做出最終判斷。

大林慈濟醫院骨科部主任謝明宏說,常有患者主訴下背痛、腰痠,一般診所使用電腦斷層檢查難判別,恐延誤治療,到醫院接受MRI(核磁共振檢查),等候時間長且費用高昂,運用「CT影像AI判讀系統」,加速醫師辨別骨折的新、舊,及早進行微創手術等治療,建議高齡民眾如有下背痛,可就醫檢查早期治療。

▲雲科大透過蒐集大林慈濟醫院脊椎CT影像,訓練AI判讀,建立CT影像AI判讀系統模組。(記者王善嬿攝)

▲大林慈濟醫院攜手雲林科技大學,開發「CT影像AI判讀系統」,幫助醫師加速辨別骨折發生時間序,及早給予準確治療。(記者王善嬿攝)




標題:AI辨識新舊骨折 減少誤診及早治療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2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