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料理「筍友」滿手毛? 醫曝2招預防皮膚不過敏

醫師提醒,竹筍外殼常覆蓋一層細密的黑色絨毛,實為植物的「毛狀體」若直接接觸,恐刺激皮膚,料理時建議戴手套、勤洗手;示意圖。(資料照)

黃宜靜/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時序進入竹筍盛產季,香甜爽脆的口感成為不少饕客必點菜餚,可說是夏日「最佳涼伴」之一。不過皮膚科醫師姚筱楓提醒,特別是烏殼綠竹筍外殼常覆蓋一層細密的黑色絨毛,實為植物的「毛狀體」(trichomes),若直接接觸,恐對皮膚造成刺激,甚至引發接觸性皮膚炎,料理時建議戴手套、勤洗手來預防皮膚問題。

烏殼綠竹筍 多毛品種易扎手

弘育親子皮膚專科耳鼻喉科聯合診所、怡康診所醫師姚筱楓於臉書粉專「」發文說明,「竹筍」是一種泛稱,裡面包涵各種筍友們,外型口感和季節都有所不同,今天處理的是現在走進超商都可以買到「烏殼綠竹筍」,體型比較大、比較黑。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她表示,竹筍外殼上常覆蓋一層細細的黑色絨毛,尤其是烏殼綠竹筍特別多,這些細細的小黑毛,其實是植物的「毛狀體」,其為常見的表皮構造,主要負責防止昆蟲、動物啃食、阻擋病菌並減少水分散失。

醫師提到,如果真的不慎碰觸到竹筍毛狀體,應以大量流動清水沖洗;圖為情境照。(圖取自photoAC)

不慎觸碰毛狀體 4招救急

這類毛狀體對皮膚敏感者都可能引起刺激或過敏反應,因此無論竹筍毛多毛少,建議處理時都戴手套,若真的不慎碰觸,可依照以下方法處理:

●以大量流動清水沖洗,避免用力搓揉。

●使用溫和清潔產品減少刺激。

●利用膠帶黏除皮膚上殘留細毛。

●若出現紅腫或搔癢,可就醫塗抹藥膏處理。

戴手套、勤洗手 享用美味更安心

姚筱楓強調,儘管這類毛狀體多停留於表層角質,真的無法即刻清除也不用太緊張,最終會隨皮膚更新自然脫落,但對於患有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或皮膚屏障受損者,刺激反應恐更加劇烈。建議處理各類新鮮食材時,還是養成戴手套的習慣,並保持雙手清潔,才能安心享用當季美食。




標題:料理「筍友」滿手毛? 醫曝2招預防皮膚不過敏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2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