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強化慢性病防治! 國健署擬訂「少鹽少糖」標準!

大家多知道少鹽可維護健康,然要「多少」卻沒有量化標準。(圖取自freepik)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少鹽、少糖是慢性病防治的重要飲食方式,但少鹽、少糖該如何定義?衛福部國健署長吳昭軍今(14日)表示,對於「少」的定義,國內一直沒有明確的標準,目前正在蒐集各國相關資料,後續會再召開專家會議,預計今年底前訂出我國標準,明年推動。醫師則建議,未來可再推廣不同含量的食品燈號標示,以利民眾參考。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高血壓向來是國人慢性病大宗,國健署統計,18歲以上盛行率已由2013至2016年的25.2%,成長至2017至2020年的26.8%,進一步檢視20歲以上高血壓自知率僅為67.9%,相當於近3成不知道罹病。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高血壓學會副理事長鄭浩民表示,近年持續推廣居家監測血壓的重要性,下一步高血壓防治將推行「減鹽運動」,這也是全球推廣重點之一,已與國健署研議訂定相關標準中。

鄭浩民指出,1克鈉相當於2.5克食鹽,1克食鹽可降血壓1毫米汞柱,國外研究發現高風險族群使用低鈉鹽較非低鈉鹽,可降低中風12%、心血管疾病12%,尤其長者鹽敏感性較高,喫1克納血壓上升幅度高於年輕族群,因此老年人使用低鈉鹽降血壓效果更顯著,收縮壓可降低5毫米汞柱、舒張壓降2毫米汞柱。不過,低鈉鹽是用鉀鹽取代鈉鹽,因此腎臟功能不佳的人,可能相對不適用。

鄭浩民說明,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減鹽,每日宜攝取2克鈉,而檢視實證研究,擬建議國內訂定2.3克鈉,遠低於現行國人平均攝取5、6克的數值,會再將相關意見提供給政府參考。

鄭浩民指出,鈉含量較高的食物包含罐頭、臘肉、火腿等加工食品,未來也會建議可以強化食品標示,進一步以紅綠燈號的方式,呈現高鹽、中鹽、低鹽,提供民眾作為購買參考。此外,也要持續推廣高血壓自覺率,以利及早診斷與治療。

吳昭軍指出,不只是減鹽,減糖也對慢性病預防具有效果,但目前國內建議的少鹽、少糖,對於多少算「少」並無定論,正在蒐集各國資料,後續會再召開專家會議,預計今年底前訂出標準,明年推動,後續要再推廣食品燈號或其他強化措施,都可以討論,希望能夠讓國人越來越落實健康飲食。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林彥宏、祕書長葉志凡也提醒,國人十大死因中,多項與高血壓相關的心血管疾病名列前茅,突顯高血壓管理刻不容緩。

國健署長吳昭軍(中)與醫界共同呼籲高血壓防治的重要性。(記者林惠琴攝)




標題:強化慢性病防治! 國健署擬訂「少鹽少糖」標準!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3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