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非侵入療程不代表零風險! 醫示警:做過頭恐拉垮整張臉

林口台北長庚皮膚科醫師王芳穎指出,電波與音波拉提皆透過加熱方式促進膠原蛋白新生,達到除皺與緊緻效果,這些療程雖非侵入,卻仍有風險。(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電波除皺、超音波拉提是近年熱門的醫美療程,不少人期待短時間內緊緻上鏡,卻忽略這些療程雖非侵入,卻仍有風險。皮膚科醫師提醒,療程後也可能出現紅腫、水泡、神經痛症狀,嚴重甚至會脂肪層萎縮、臉部凹陷,筋膜層一旦破壞,恐怕「垮臉救不回」。

林口台北長庚皮膚科醫師王芳穎指出,電波與音波拉提皆透過加熱方式促進膠原蛋白新生,達到除皺與緊緻效果。電波為容積式加熱,溫度約55至65°C,作用在真皮至淺筋膜層;音波則以點狀高熱聚焦,溫度可達60至70°C,深入1.5mm至4.5mm不同層次,適合改善下垂與輪廓線條。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電波除皺、超音波拉提皆透過加熱方式促進膠原蛋白新生,達到除皺與緊緻效果。(食藥署提供)

電波除皺、超音波拉提雖然療效吸引人,但不適合所有人。(食藥署提供)

雖然療效吸引人,但王芳穎提醒,這類療程並不適合所有人。包括孕婦、兒童、有心臟植入器材、傷口或感染部位、癲癇與精神疾病控制不佳者,不建議接受電波療程;若近期做過臉部手術、植入物尚未癒合,或有囊腫型痤瘡、顏面神經異常者,則應避免音波拉提。

副作用方面,王芳穎說,電波可能出現紅腫、刺痛、水泡、麻木、脂肪層流失等狀況;音波則可能導致痠痛、瘀青、神經抽痛,甚至短暫肌肉無力或神經受損。建議療程間隔至少1年,避免過度操作,「若傷到筋膜層,一旦筋膜斷裂恐導臉垮掉,而且無法回復。」

電波除皺、超音波拉提雖非侵入,卻仍有風險。(食藥署提供)

食藥署今(14日)舉辦例行記者會,提醒民眾慎選合法醫材,醫療器材及化粧品組科長林汝青表示,合法用於拉提與除皺的設備皆屬第二等級醫療器材,上市前須經嚴格審查,消費者進行療程前應主動確認「選擇合格醫療院所、醫師具執業登記資格、使用器材具食藥署核准許可證」。

副署長王德原補充,2024年各地衛生局查獲非法醫材超過2300件,其中不乏醫美相關醫材,另與海關合作也已攔截違法進口醫材如除毛儀、玻尿酸針劑等逾120件。近5年電波療程尚無不良反應通報,音波則有2件不良反應、1件品質問題,多因機器故障或操作不當,所幸均為短暫性損傷。

王德元也提醒,愛美是人的天性,但進行療程前務必審慎評估,相關器材許可證資訊可至食藥署官網查詢,若發現不良品或自身出現異常反應,應通報至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或撥打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




標題:非侵入療程不代表零風險! 醫示警:做過頭恐拉垮整張臉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3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