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表示,國外研究指出,多喫蔬菜+水果+豆類+馬鈴薯可降低克隆氏症風險達56%,高風險族群想減少未來發病風險,可說獲得極佳解答;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喫對食物不僅身體消化吸收好,也能減少疾病發生風險。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副教授李柏賢引述國外1項大型研究內容指出,多喫蔬菜、水果、豆類、馬鈴薯,可降低克隆氏症風險達56%,對於高風險族群想減少未來發病風險,可說獲得極佳解答。但此研究為觀察性設計,雖大規模且長期追蹤,仍無法完全證明因果。
李柏賢於臉書專頁「」發文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在台灣盛行率過去10年來上升6倍以上,此與西化飲食、食品添加物、腸道微菌叢以及生活型態改變密切相關。根據歐洲34萬人追蹤13年的大型前瞻世代研究(EPIC)最新發現,多喫蔬菜+水果+豆類+馬鈴薯,克隆氏症風險可下降56%,此研究結果對於高風險族群想減少未來發病風險,可說提供最好的對治解方。
請繼續往下閱讀...
補充菊糖、果膠提供益生元纖維
李柏賢表示,研究指出,降低克隆氏症風險代表食材,包括:蘋果/梨、香蕉、洋菇、洋蔥/大蒜。其中洋蔥與香蕉富含菊糖(inulin),蘋果則富含果膠(pectin),兩者皆屬可發酵的益生元纖維,也是好菌喜歡喫的食物。在大腸中,這些益生元可被菌叢發酵為短鏈脂肪酸,有助於促進上皮完整性、調節樹突細胞功能,並降低結腸細胞中的NF-κB活性,有助於穩固腸道屏障完整性、調節免疫。
醫師說,據研究可降低克隆氏症風險代表食材,包括:蘋果、香蕉等,所含菊糖、果膠皆屬可發酵的益生元纖維,也是好菌愛喫的食物;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馬鈴薯提高罹病風險與烹調相關
至於研究顯示馬鈴薯喫太多,潰瘍性結腸炎風險會增加逾5成,李柏賢表示,研究團隊認為,這可能與馬鈴薯皮中所含的配糖生物鹼(glycoalkaloids)有關,這些物質已知會促進腸道發炎反應。平日多把原型蔬果放進3餐,也不必因噎廢食把馬鈴薯列為黑名單,只要避免過度精製與油炸的馬鈴薯製品,適量、水煮、帶皮烘烤,並搭配多元蔬果,也是均衡飲食的一部分。
李柏賢提醒,此觀察性設計雖大規模且長期追蹤,但仍不能完全證明因果,且西方人觀察性研究不一定適用於東方人;但食材的烹調、份量與整體飲食型態同樣重要,採用水煮、蒸烤少油鹽,才是保護腸道的好方式。
。
。
標題:喫對4大食材護腸道! 研究:克隆氏症風險降56%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