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不是老人病,劇烈運動、水分不足、高蛋白攝取、酒精攝取可能引發痛風發作;示意圖。(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謝明蓁
40多歲的科技業工程師熱衷跑步,日前報名參加人生中第1場馬拉松。跑前每天狂喝豌豆蛋白粉,但是跑完後,水喝太少竟然脫水,加上當天慶功狂灌啤酒,隔天竟然嚴重痛風無法行走,抽血檢驗診斷為痛風急性發作,經過藥物治療,已經恢復健康。
患者為了比賽表現更好,從賽前10天開始調整飲食,每天喝豌豆乳清蛋白,搭配高強度訓練課表,希望能增肌減脂,突破自我。但平常喝水不多,因為大量流汗,身體處於輕微脫水狀態,也沒特別注意。
請繼續往下閱讀...
急性發作 腳腫如「麵龜」
比賽當天順利完賽,成績漂亮,晚上跟朋友聚餐慶功,啤酒一杯接一杯喝到深夜,跑完也沒感到受傷或扭到的感覺,結果隔天早上醒來,右腳大拇趾、腳踝都腫痛難耐,腫得像顆「麵龜」,痛到無法行走。抽血檢驗,尿酸高達9.2mg/dL(正常應低於7),確診「痛風急性發作」。
運動不是越多就越好,不少健身者忽略「尿酸代謝」。很多人以為痛風是「老人病」、「喫太多海鮮才會痛風」,但其實現在很多30、40歲的上班族也開始出現「高尿酸+不定時痛風發作」。原因是飲食結構改變,加上高壓生活,以及不良代謝體質。
▲高蛋白會促進尿酸生成,對本來尿酸代謝較差的人,風險更高;示意圖。(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運動不是越多就越好
劇烈運動、水分不足、高蛋白攝取、酒精攝取,導致尿酸升高,是痛風發作的「黃金組合」。
◎跑者與健身族常踩的雷
●蛋白粉喝太多,雖是植物性的也不能無限量。豌豆蛋白屬植物性,普林含量比動物性蛋白低,但如果攝取過量,還是會造成肝腎代謝負擔,間接影響尿酸排除。而且高蛋白會促進尿酸生成,對本來尿酸代謝較差的人,風險更高。
●運動流汗水喝不夠,尿酸濃縮、結晶沉積關節。訓練時大量流汗,沒及時補水,就會讓尿酸在體內濃縮難排,更容易在關節處形成結晶,尤其是腳趾、腳踝、膝蓋這些離心臟遠、溫度低的地方,最容易出事。
●比賽後慶功喝酒,是壓垮尿酸的最後一根稻草。啤酒含有大量普林,加上酒精本身也會抑制腎臟排出尿酸,所以比賽後大喝一波,等於是把尿酸推向高峰,加上脫水與身體疲勞的背景,痛風就此發作。
切勿一口氣把腎臟逼爆
運動很好,但要記得補水,每天至少2500-3000c.c.,運動日要喝更多水。補充蛋白要看量與時機,不宜一次喝太多,也不建議賽前猛灌。賽後慶功可以,但酒精要有節制,千萬別「一口氣把腎臟逼爆」。
(作者為中醫大新竹附醫新陳代謝科醫師)
「飲酒過量 有害健康 禁止酒駕」
。
。
標題:水喝太少+高蛋白+喝酒 壯男跑完馬拉松 來了痛風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9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