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財經

4天連發7篇為綠能澄清!經濟部今再為屏東海上光電辯護

丹娜絲颱風7日過境,造成南台灣嚴重災損,也不乏出現各類對於光電、風電等,如風電是否能在颱風中運轉、以及屏東佳冬水上光電遭颱風吹上岸等事件的批評。能源署4天發布7篇新聞為綠能政策辯護,今(10)日再指,屏東水上光電處理並無與屏東縣政府不同步,也無打臉說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丹娜絲颱風過境後3天,各地區完成災後修復及整理,但一個環繞「綠能」兩字的攻防戰卻也難以整合。

丹娜絲颱風6日深夜登陸、7日離開台灣,能源署回應民眾質疑風電在颱風天是否可能因為風速過快出現停機,甚至可能毀損情況。能源署7、8日表示,佇立在台灣海峽的421座離岸風力機依然持續發電,部分風場發電量達 90%以上,7日風力發電瞬時最大值達2.29GW,想要打破外界對於風電的誤解。

然而,隨著災情不斷陸續出爐,如先前備受爭議的高雄大樹區和光山光電案場、屏東佳冬水面光電案場、嘉義新塭光電場等狀況也持續備受關注。能源署也在3天內連續發稿澄清。

其中,尤其因屏東佳冬水面光電案場因為沖刷上海灘的畫面太震撼,再次讓民眾及在野黨對於台灣光電政策提出質疑。

延伸閱讀:海上光電案場變「沙灘廢棄物」 能源署:為光電浮台試驗計畫

能源署也對此發布4篇澄清稿,強調佳冬光電案場屬於「業界能源科技專案計畫」,主要驗證浮台於實際海域之抗風浪能力,由旭東環保科技公司執行,浮台上並無光電模組,亦無發電行為,預計於48小時內完成清除。

▲能源署強調,海上浮台無發電行為,預計於48小時內完成清除。圖為前幾天清運狀況。(圖/經濟部提供)
他們也強調,任何新興技術皆需試驗才能提升可靠度到成果應用,並指我國海象與國際不同,因此需透過業界能專進行試驗,收集海域資料打造符合我國未來技術開發之基石。

但當外界質疑改為是否真的沒有安裝光電面板,以及是否有光電面板回收失敗沉入海底造成汙染?能源署再指,光電板已於颱風來襲前妥善移除並保存,而相關毀損結構則於颱風後即啟動清除作業,預計於9日前完成清運作業。

屏東縣政府昨日發文指,負責旭東環保的屏東佳冬水面光電案場並未在48小時內清除沙灘上浮台結構物,將依《廢棄物清理法》第27條第2款規定,每件裁處最高罰額6000元裁罰,並停止旭東公司使用該海域3個月。

當媒體指經濟部遭屏東縣政府打臉,能源署今日再表示,經濟部能源署表示相關作為均與屏東縣府同步調,了解本案狀況後,立即敦促業者配合屏東縣政府之要求,需於48小時內完成清除作業。

經濟部能源署再次說明,該計畫業者已於颱風來臨前拆除光電板上岸,但因颱風來襲海象不佳無法完成所有浮台回收,導致未撤收之浮台解體沖刷到海岸,因此屏東縣政府針對浮台部分進行限時清除,並無打臉經濟部。

  • 丹娜絲颱風
  • 光電
  • 風電
  • 屏東佳冬
  • 能源署


標題:4天連發7篇為綠能澄清!經濟部今再為屏東海上光電辯護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9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