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自川普在今年4月公布對等關稅以來,各界可能美國組成「中國包圍網」引發討論。
《彭博社》4月報導,知情人士指出,川普高級經濟顧問正討論,施壓與美國談判中各國施壓對「某些與中國關係密切國家」的產品,徵收所謂的「二級關稅」。《日本經濟新聞》5月也提到,東南亞各國近期加強對中國製品經由當地「洗產地」至美國的管制,被認為是組成「亞洲洗產地包圍網」。

如今亞洲已有15個國公布與美國對等關稅,像是越南上週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以全面開放美國換取20%關稅,但其中一項重要但書是「若從其他國家或地區轉運到越南,再由越南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則是課徵40%」,被認為是防堵中國產品洗產地到美國的重要手段。
「用中國包圍網太簡化川普這個關稅的效果了」,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徐遵慈如此說。
她說,川普最重要目的是平衡貿易、以及把供應鏈拉回到美國,因為越南等國可以對美國大量順差,因為都是進口大量中國半成品再經過簡單加工後賣到美國。而4月開始要求這些國家調查洗產地,是認為若各國遵守原產地的規定,就不可能賣美國賣那麼多東西,貿易失衡就會降下來。
其次,這些國家都用中國的中間財與原材料才能夠便宜製造,這樣只要把製造供應鏈留在亞洲就好,但是如果各國發現沒有辦法再使用來自中國的便宜原物料,那麼就必須要思考到美國投資會不會比較劃算。
所以,認為川普的貿易策略不是以包圍中國為主要目的,主要出發點還是出發自美國。但目前看起來,川普正好處理到的國家都與中國有非常密切貿易往來,而要求處理洗產地的問題,也一定會打擊到中國,因此接下來也要看中國反應,畢竟中國也表示,各國不能因為跟美國談判就犧牲中國利益。
徐遵慈也提到,像是柬埔寨對美國順差才100億美元、寮國對美國順差還不到10美億元,卻被課徵40%、36%的高關稅,但兩國都是中國企業大量投資德國家,所以說要防堵中國企業在海外洗產地卻適用。
但對於順差飆到1200億美元的越南就不適用,因為越南除了中資之外,還有外資及台資企業,所以就不是中企到越南洗產地,而是越南對中國依賴度太強,「我們有一個說法,越南對美國出口愈多,他對中國進口就愈多」,因為都是從中國進口材料出口美國。
她判斷,雖然美國對越南是課徵20%關稅,但是事實上很難達到,很多到時候都要被美國認定說是轉運產品,必須被迫用比較高關稅。
她也補充,川普昨天給菲律賓的信件也有出現相同條款,現在給菲律賓20%關稅,但是必須如果是生產要規避高關稅,那麼還是會有懲罰性關稅,只是沒有越南寫得那麼清楚,或許越南將會是這類規定的示範。
而目前為止,印度與台灣關稅君還沒有出爐,是否有與兩國國情不太可能讓中國企業落地,或是洗產地有關?
徐遵慈仍認為,還是必須回歸到美國與印度、台灣的貿易狀況。首先,印度原本與美國高度合作,兩者頻頻傳出將要簽署貿易協議,但卡在印度最近態度改變,到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告川普,因此現在印度從積極合作態度轉為不急著談判;此外,美國宣布要對藥品課徵200%關稅,也打擊到印度產業。
至於台灣政府過去都抱持著對美國開放態度,「現在的問題應該不是美國要給我們多少關稅的問題,而是美國要怎麼樣去打開我們的市場,我們又什麼東西不能放」,雙方還在堅持怎麼開放,與是否成為中國洗產地包圍網未必直接相關。
她總結,美國與各國關稅終究回歸美國利益,以及美國與該國雙邊關係,中國企業及中國洗產地至少在台灣與印度不是這類問題,而東南亞各國納入禁止洗產地條款,就會達到限制中國效果,但終究相當難達成,後續要看川普可能再怎麼祭出懲罰性措施,「稅率可能會調,但是美國會非常關注的這個轉運的問題是,不管稅率多少,它一定會在。」

- 中國包圍網
- 關稅
- 美國
- 川普貿易
- 川普
標題:關稅成亞太防洗產地「中國包圍網」?學者:過於簡化川普貿易策略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9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