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沒喫甜食也中招! 6招逆轉糖化危機

許多人誤以為「沒喫甜食就不會有血糖問題」,但實際上,隱藏在日常飲食中的高碳水攝取,才是讓血糖默默升高的主因;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少人自認體態正常、沒有三高,健康檢查也僅是「邊緣值」,便對血糖控制掉以輕心。然而,營養師陳珮淳於臉書專頁「」指出,即便沒有明顯症狀,糖尿病前期可能早已悄悄出現。不妨攝取6大穩糖營養素:優質蛋白、膳食纖維、Omega-3、 鎂、鉻、鋅。

陳珮淳舉例,不少民眾在健檢中發現空腹血糖略高(如107 mg/dL)、糖化血色素超過6.0%,這其實已屬糖尿病前期,若不積極調整生活型態,將快速進展為第二型糖尿病。許多人誤以為「沒喫甜食就不會有血糖問題」,但實際上,隱藏在日常飲食中的高碳水攝取,才是讓血糖默默升高的主因,如: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早餐:無糖拿鐵+全麥吐司。

●午餐:日式咖哩飯+玉米濃湯。

●下午點心:米餅+香蕉。

●晚餐:義大利麵+少量沙拉+幾口餅乾。

●宵夜:泡麵+滷味。

看似「清淡健康」,實則以澱粉為主、缺乏蛋白質與纖維,是導致餐後血糖飆升的典型模式。陳珮淳提醒,許多人忽略「飯後血糖」的重要性,事實上,血糖在飯後1至2小時若升高過快或降不下來,容易造成「糖化壓力」,加速血管老化與代謝異常。這種情況也被稱為「飯後血糖高原期」,是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徵兆。以下是幾項常見的「飯後飆糖」警訊

●飯後感到昏沉、想睡。

●食用甜食或澱粉後心悸、胸悶。

●餐後情緒波動、特別嘴饞。

●三餐蛋白質攝取不足,主食多為精緻澱粉。

●飯後長時間靜坐,缺乏活動。

飯後感到昏沉、想睡,也可能是常見的「飯後飆糖」警訊;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若想逆轉糖化現象、穩定血糖,陳珮淳建議,應從日常飲食著手,補充以下6大穩糖營養素:

1. 優質蛋白質:如雞蛋、豆腐、鮭魚、豆漿,能延緩胃排空、抑制血糖劇烈上升。

2. 膳食纖維:例如燕麥、糙米、秋葵、地瓜,有助減緩糖分吸收並增加飽足感。

3. Omega-3 好油脂:酪梨、亞麻仁籽油、秋刀魚等,有助抗發炎與細胞修復,提高胰島素效率。

4. 鎂(Magnesium):存在於堅果、黑豆、深綠色蔬菜,參與血糖代謝、穩定能量與情緒。

5. 鉻(Chromium):能提升胰島素作用,減少血糖堆積,來源包括蛋黃、海鮮、全穀類。

6. 鋅(Zinc):維持胰島素合成與穩定性,常見於牛肉、牡蠣、南瓜子與糙米中。

最後,規律活動同樣關鍵。陳珮淳指出:「餐後散步15分鐘,看似簡單,卻是幫助血糖下降的有效方法。」她強調:「空腹血糖正常,不代表代謝健康無虞。餐後血糖才是代謝的照妖鏡。」想要穩定血糖,重點不是節食或忍耐,而是「喫對、喫夠、動起來」,才能遠離糖尿病風險,打造真正的代謝韌性。




標題:沒喫甜食也中招! 6招逆轉糖化危機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1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