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冷藏、加熱都關鍵! 即食雞胸肉這樣喫最安全

楊炳輝提醒,在開封時應特別留意產品外觀與氣味,若出現異味、變色、滲液或膨包情形,應避免食用。(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即食雞胸肉因其低脂高蛋白的特性,加上食用方便,成為許多消費者日常飲食中的熱門選擇。然而,這類冷藏包裝食品在保存與處理上仍需謹慎,才能確保食用安全。為此,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別邀請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楊炳輝副所長,分享即食雞胸肉的選購與保存要點。

開封後盡速食用

即食雞胸肉在生產後,通常會以真空包裝或氣調包裝(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 MAP)方式冷藏保存,以延長產品的新鮮度與保存期限。冷藏溫度應維持在0°C至7°C之間,才能有效抑制多數細菌的生長。然而,消費者在購買、運送及家庭保存過程中,若未持續維持低溫,仍可能導致細菌孳生。尤其在開封後,更應儘速食用,避免長時間暴露於室溫,以降低微生物污染風險。

請繼續往下閱讀...

加熱降低中毒風險

楊炳輝提醒,真空包裝並不等同於無菌。此類包裝僅能抽除空氣、減少氧氣濃度,藉此延緩好氧菌的繁殖,但對厭氧菌如肉毒桿菌等則無抑制作用。若製程中滅菌不完全,或包裝環境受到污染,這類致病菌可能在缺氧環境中繁殖並產生毒素。因此,強烈建議加熱至中心溫度75°C以上,以確保致病菌被有效殺滅,降低食品中毒風險。

此外,在開封時應特別留意產品外觀與氣味,若出現異味、變色、滲液或膨包情形,應避免食用。開封後如未能立即食用,應密封冷藏,並於24小時內食用完畢,以維持產品品質與安全性。

選擇小包裝或單包裝產品

在選購即食雞胸肉時,楊炳輝建議,優先選擇信譽良好、檢驗制度完善的品牌或商家,其製程與品質管控通常較為嚴謹,食品安全相對有保障。另外,產品外包裝應完整無破損,並清楚標示有效日期、保存方式與食用建議。如發現包裝有脹氣、滲漏、異味等情形,應避免購買,以防產品已遭污染或變質。若無法一次食用完畢,則可選擇小包裝或單包裝產品,不僅方便分次食用,也能減少開封後保存不當的風險。

轉載自衛福部食藥署




標題:冷藏、加熱都關鍵! 即食雞胸肉這樣喫最安全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2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