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全身上下狂冒痘痘又爆膿 拖20多年確診「化膿性汗腺炎」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與病友共同提醒,健保已給付化膿性汗腺炎可用的生物製劑,助中重度病友緩解症狀。(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提供)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37歲小穎先生(化名)從青春期開始,身上反覆長出痘痘並流膿,一直以為只是青春痘或粉瘤,但發作時疼痛如針刺、1天最多10處爆膿,讓他只敢穿黑衣、使用黑坐墊,拖了20多年終於確診為「化膿性汗腺炎」。醫師指出,健保上月起給付治療此病的生物製劑,可助病友緩解症狀、重拾生活品質。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趙曉秋表示,化膿性汗腺炎是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發炎性毛囊疾病,好發於20歲前後族群,嚴重時膿腫反覆流膿、結節相連如「蟻窩」。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祕書長黃毓惠解釋,不同於青春痘主要分布於臉部、胸部、背部等部位,化膿性汗腺炎好發於腋下、頭皮、臀部、腹股溝、肛門周圍、生殖會陰部與女性乳房下方等部位,不僅會出現疼痛性結節、膿瘍、竇道與瘻管等大範圍病竈,且短短6個月內就可能反覆發作2次以上。

黃毓惠指出,不少病友最初以為只是長痘痘,加上病竈部位較私密,第一時間常因害羞而延誤就醫,直到痘痘從1顆變3顆,甚至擴散成一大片,陷入「內外夾擊」的疼痛地獄,才驚覺不對勁。

黃毓惠說明,若僅有單一或多個疼痛性結節,未出現疤痕或瘻管,屬於輕度;萬一各膿腫串連形成瘻管且反覆發作、有疤痕為中度;所有病竈融合綿延則邁入「重度」。

台大醫院皮膚保健及外科主任廖怡華提到,曾收治1名男性天天穿黑褲、貼紗布,甚至以衛生棉止漏,直到接受手術及生物製劑治療終於改善。

廖怡華指出,針對中重度患者,切開與引流手術主要作為急性發作的緩解,但無法阻止新病竈生成,因此透過藥物控制發炎成為關鍵,臨牀建議,若接受全身性抗生素治療12週仍無明顯改善,應評估使用生物製劑。

趙曉秋補充,健保上月起已給付生物製劑,從發炎源頭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復發風險,預估可助至少500位中重度化膿性汗腺炎病友。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提醒,腋下、胯下、臀部等易摩擦的皮膚部位,若反覆出現多顆紅腫、化膿並伴隨疼痛或搔癢感的結節或痘痘,可能是化膿性汗腺炎早期警訊,建議盡快就醫。




標題:全身上下狂冒痘痘又爆膿 拖20多年確診「化膿性汗腺炎」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2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