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男性常見10大死因 想預防?營養師:日常需補B群、好油

營養師高敏敏表示,男性平時攝取鮭魚、堅果等好油脂,有助於預防慢性肝病;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營養師高敏敏於發文分享男性的10大死因,其中,「事故傷害」與「慢性肝病」反映出常忽略的健康習慣與生活風險。她建議,平時可適量補充B群、番茄或莓果等高抗氧化蔬果,以及鮭魚或堅果等好油脂來守護健康。

高敏敏表示,根據衛福部公布110 年兩性10大死因死亡率,其中男性10大死因,依序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車禍、跌倒、中毒等)、高血壓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變及肝硬化。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男性需注意日常過勞、飲食問題

而針對男性較常見的2個死因,事故傷害及慢性肝病,高敏敏提醒,前者雖是突發,但背後也反映出男性過勞、精神壓力或生活不規律的問題,平時可補充B群,有助穩定思緒、強化保護力。

至於慢性肝病,她說與飲酒、肥胖、代謝異常有關,更需重視飲食與生活管理,可多補充高抗氧化蔬果(如番茄、莓果)、好油脂(如鮭魚、堅果)。

她強調,從現在起多傾聽身體的訊號,養成規律運動、均衡飲食、適當減壓與定期檢查,就是守住健康的關鍵。

癌篩擴大範圍 有效降低死亡率

此外,民眾也可以藉由癌症篩檢及早發現疾病。從衛福部公布的113年台灣人10大死因中可以發現,癌症已連續43年蟬聯第1名。針對癌症,表示,考量癌症發生年齡有下降趨勢,為降低國人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自今(114)年起,國健署放寬癌症篩檢年齡補助,包括肺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服務,只要符合資格的民眾都可接受免費的定期癌症篩檢。

依衛福部資料顯示,符合資格的定義如下:肺癌篩檢放寬具家族史者年齡下修5歲及吸菸史≥20包-年以上、大腸癌篩檢擴大45-49歲民眾及40-44歲具家族史者、乳癌篩檢年齡延伸40-44歲及70-74歲女性、子宮頸癌篩檢年齡增列25-29歲女性、新增35歲、45歲及65歲女性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服務。

衛福部分享,國際研究證實4癌篩檢(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及口腔癌)可早期偵測癌症及癌前病變進而降低死亡率;本土研究也顯示,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以降低大腸癌死亡率35%;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有嚼檳榔及吸菸習慣男性26%的死亡風險;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的乳癌死亡率;另外,國際研究指出,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與胸部X光相比,可降低重度吸菸者20%肺癌死亡率。

☆飲酒過量 有害健康 禁止酒駕☆

☆自由電子報關心您,吸菸有害健康☆

營養師高敏敏強調,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就是守住健康的關鍵;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標題:男性常見10大死因 想預防?營養師:日常需補B群、好油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2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