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改善慢性關節痛 醫:4狀況適合增生療法

潤生復健科診所院長王竣平表示,PRP治療後仍需搭配日常保養;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慢性關節或肌腱疼痛不一定需要開刀,當傳統復健或止痛藥效果有限時,PRP(血小板濃縮增生治療)成為新的選擇。潤生復健科診所院長王竣平表示,PRP利用自身血液提取高濃度血小板,含豐富生長因子,可促進組織修復、抑制發炎,透過精準注射到受損部位,加速改善疼痛與功能。不過,治療後仍需搭配日常保養,如適度休息、熱敷伸展、避免過度負重,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王竣平在臉書專頁「」發文分享,慢性關節或肌腱疼痛的有以下的症狀:

請繼續往下閱讀...

●揉一揉手腕還是會痠痛。

●起牀第一步腳底像踩刀片。

●換個姿勢就覺得肩膀被卡住。

●關節反覆腫、活動越來越僵。

王竣平說明,這些常見的「慢性肌腱與關節退化」症狀,很多時候X光、核磁共振都看不出什麼大問題,但就是反覆發作、好不了。像這樣的疼痛,當傳統復健和藥物止痛效果有限時,PRP(血小板濃縮增生治療)是可以考慮的選項之一。

潤生復健科診所院長王竣平分享,慢性關節或肌腱疼痛的症狀,反覆發作、好不了;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4狀況適合考慮PRP

1.跑步跳躍造成的足底筋膜炎、髕腱發炎。

2.反覆提重物後的媽媽手、網球肘。

3.退化性關節炎、走一走就卡卡的膝蓋。

4.五十肩或鈣化性肌腱炎,已復健數月仍無明顯改善者。

王竣平表示,PRP是利用自己的血液,離心後提取出高濃度的血小板,這些血小板中含有豐富的生長因子,能幫助組織修復、抑制發炎、促進再生。透過超音波導引注射,我們可以更準確地將這些修復因子打入受損的肌腱或關節部位,加速修復、降低疼痛。

王竣平補充,但就算接受了PRP治療,也不是「打完就沒事」,日常保養更關鍵:

不要硬撐運動:慢性拉扯會讓治療效果打折。

熱敷+伸展訓練:放鬆肌肉、增加血流。

避免止痛消炎藥濫用:可能會抑制修復反應。

調整日常負重習慣:減少關節長期擠壓與過度代償。




標題:改善慢性關節痛 醫:4狀況適合增生療法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4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