蝨目魚含有高蛋白質、離胺酸、菸鹼酸。(資料照)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在台灣,哪一種魚能稱得上是「家魚」?答案正是擁有400年悠久養殖歷史的蝨目魚。農業部漁業署在發文分享,蝨目魚不僅是中南部家庭餐桌上的熟悉身影,更是「全魚利用」的代表,從魚頭到魚鱗,沒有任何部位被浪費,堪稱餐桌上的奇蹟!含有高蛋白質、離胺酸、菸鹼酸等,有助於調節血壓、膽固醇並提升腦細胞活力。
從「什麼魚」到 Milkfish
「蝨目魚」名稱由來眾說紛紜,有人說來自鄭成功的誤問「這是什麼魚?」也有人認為源於西班牙語sabalote的音譯,甚至可能是平埔族語「麻薩末!」的演變。不管名字怎麼來,蝨目魚的價值卻早已深植台灣文化。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它是廣鹽性魚類,能適應淡水、鹹水,甚至外海環境,英文名Milkfish則凸顯其營養豐富。含有高蛋白質、離胺酸、菸鹼酸,魚肚更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調節血壓、膽固醇並提升腦細胞活力。
蝨目魚的魚背部分常製成魚丸。(資料照)
魚身全利用 部位大公開
●魚頭:紅燒或與鳳梨豆醬燉煮,鹹香下飯。
●魚嶺(背脊肉):肉質Q彈、油脂香甜,乾煎或酥炸最對味。
●魚背:常製成魚丸,解決細刺問題,煮湯、油炸都鮮美。
●魚柳:細嫩少油脂,煎、炸皆美味。
●魚骨:富含鈣質,與蔬菜熬湯鮮美清澈。
●魚皮:膠原蛋白滿滿,Q彈可快炒或清燙。
●魚鱗:可提煉膠原蛋白,應用於飲品、美容保養。
●魚腸:煎得鹹香酥脆,是老饕最愛。
●魚肚:刺少油脂豐厚,煎、烤、煮湯皆宜。
從餐桌到產業 蝨目魚的奇蹟
如今的蝨目魚不僅限於傳統喫法,還衍生出「滴蝨目魚精」、蝨目魚冰棒、魚丸、滷魚頭等多樣產品,展現全魚利用的極致精神。這不僅體現了珍惜資源的態度,也讓蝨目魚成為環境與產業兼顧的典範。從傳統家常菜,到現代創新加工,蝨目魚用「全魚利用」寫下屬於台灣餐桌的奇蹟!下次喫蝨目魚,你會先挑魚肚還是魚皮呢?
。
。
標題:全魚利用呷透透 南部人的「家魚」活化腦細胞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4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