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冷氣吹多了,冷飲喝多了,經常感覺喉嚨有痰,或是身體覺得很重。中醫師邵禹豪建議改善痰濕體質。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你是否容易變胖、消化不良,甚至皮膚有狀況?以中醫來看,這有可能是「痰濕」。中醫師邵禹豪表示,愛喫甜食與冷飲,經常待在冷氣房以及缺乏運動,恐造成痰濕;建議適當流汗、曬太陽,多喫原型食物,遠離炸物以鞏固體內陽氣。
邵禹豪在臉書粉專「」說明,痰濕重的人容易出現疲勞、身體沉重、胸悶、多痰、水腫、頭暈等症狀,相較之下,也容易出現肥胖、皮膚諸疾、消化不良。
請繼續往下閱讀...
邵禹豪表示,痰濕是一種實質的病理性產物,代謝水液的機制失常,進一步阻礙身體的循環,造成疲勞、浮腫等現象。雖然和氣虛的人同樣會出現疲勞,但痰濕之人若能獲得適當運動,以及恰到好處的發汗,精神就會有所改善。
容易造成痰濕的幾種生活型態有:
1. 飲食:嗜喫精緻飲食、甜食、高油脂食物;喜歡喝冰冷全糖飲料。
2. 寒濕環境:久居於冷氣開放的室內,或是不通風而潮濕的環境。
3. 缺乏運動:久坐久臥,造成氣血不暢,無法排除水氣。
這類朋友建議選擇原型食物,避免加工食品與過度精緻的飲食,比方炸物、薯條、鹹酥雞。適當的戶外鍛鍊,透過流汗也能夠幫助排水,同時曬曬太陽有助於鞏固體內陽氣。
邵禹豪表示,臨牀上,痰濕的問題相當多見,要細分痰濕的起源之處,才能制定出適合的治療方針。
邵禹豪表示,痰濕的三個起源為:「肺」、「脾」、「腎」。「肺為水之上源,又為貯痰之器,脾能運化水濕,又為生痰之源,腎主氣化水液,又為水之下源。」治療水液代謝,一定要熟《經脈別論》提到的:「飲入於胃,遊縊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回歸這段文字,可以看到提到了胃、脾、肺、膀胱等臟腑,雖然沒有直接提到腎,但膀胱氣化功能,亦源於腎中陽氣,故須放在一起討論。遵照經旨:「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參照醫宗的註解:「稠濁為痰,陽之盛也;稀清為飲,陰之盛也。有痰無飲,當以涼藥治之;有飲無痰,當以熱藥溫之。若痰而兼飲者,此不可純涼,又不可純熱,故當以溫藥和之可也」
以肺來說,若是黏稠之痰,則須以涼藥化之,諸如麥門冬湯、沙參麥冬湯、清肺湯,皆能潤肺清降,若是清稀之飲,則須以溫藥和之,諸如苓桂朮甘、苓甘五味薑辛夏、真武湯、小半夏加茯苓可用。
邵禹豪表示,依照經旨為和會強調溫藥和之,我認為有其道理,痰飲之生往往有寒,痰飲久積往往化熱,本為寒,標為熱,標熱既除,須盡快轉為溫藥,截斷痰飲之生。
。
。
標題:冷氣吹多了 感覺痰變多?中醫解析「痰濕」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5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