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提醒,在36歲前也可能發生早發性雄性禿,通常與代謝症候群有關。(圖取自PhotoAC)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雄性禿」向來是不少男性心中的痛與最大的恐懼,實際上也有非典型的雄性禿。首盛診所院長簡銘成在粉專「」談到自己遇過一名很年輕的男性,困擾於掉髮;在抽血後意外發現HbA1c醣化血色素偏高,因此指導他使用雄性禿藥物之餘,也請他掛新陳代謝科,認真控制血糖。
簡銘成表示,會遇到一些非典型的雄性禿患者,他會建議抽血排除一些雄性禿以外的問題。上週遇到一位年輕男性,家族史有提到媽媽跟舅舅也都掉髮情形。剛進診間,掉髮的區域也都蠻符合雄性禿的樣子,但是後腦區域,卻也都是一片稀疏,在解釋完雄性禿後,建議他抽血。抽血結果發現,HbA1c醣化血色素居然11.5,除了告訴他如何使用雄性禿藥物,還是請他一定要去新陳代謝科好好控制血糖。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雄性禿與代謝症候群有關 飲食控制與運動能有效降低
簡銘成引用一篇涵蓋19篇研究、共2,531名受試者的統合分析發現,雄性禿患者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約為一般人的3.46倍。特別是女性、年輕即發病(36歲前)、以及非白人族群,風險更高。此外,雄性禿患者在多項代謝指標上表現較差,包括:體重指數(BMI)較高、腰圍較粗、三酸甘油酯偏高、好膽固醇(HDL-C)偏低、血糖及血壓也較高 。
為何掉髮會與代謝異常有關?簡銘成表示,目前推測可能與荷爾蒙失衡、胰島素阻抗、脂質代謝異常等共同機制有關。例如,DHT除了影響毛囊,也可能促進血管平滑肌增生,進而導致高血壓;而胰島素阻抗則會加速DHT在毛囊局部的生成,加重掉髮。
簡銘成表示,若有雄性禿,尤其是早發型或女性患者,建議不僅要注意頭髮治療,更應進一步檢查代謝相關指標,如腰圍、血壓、血糖與血脂。及早發現異常,透過飲食控制、規律運動、戒菸及必要時藥物治療,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風險。提醒,雄性禿有時不只是外觀問題,更可能是身體在提醒您潛在的健康危機。
。
。
標題:36歲前恐罹「雄性禿」 醫:代謝異常也有關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4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