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特診所院長劉博仁提到,好的運動搭配適合的營養素,就像在膝蓋旁邊多裝了幾道防護牆,幫助我們走得更遠;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醫師,我的膝蓋退化了,是不是一定要打針、喫藥?」,科博特診所院長劉博仁提到,在自己門診中,常常遇到患者有這樣的疑問。他解釋,運動是根本,但營養保養同樣不可或缺。好的運動搭配適合的營養素,就像在膝蓋旁邊多裝了幾道防護牆,幫助我們走得更遠。
劉博仁於臉書專頁「」發文分享,2025年一篇系統性綜述指出,幾乎所有形式的運動(肌力、有氧、平衡、太極、Pilates)都能減輕疼痛、改善功能;而且沒有「唯一最好」的運動,重點是持續、規律。運動對輕度退化者幫助明顯,嚴重退化者則能延緩惡化。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建議運動
●肌力訓練:膝蓋的護城河。
●股四頭肌:是保護膝蓋最重要的肌肉,能減少上下樓梯時的卡卡感。
●臀肌:維持骨盆穩定,避免膝蓋歪斜受力。
●小腿肌:分擔部分壓力,讓膝蓋不再孤軍奮戰。
劉博仁強調,安全訓練建議包括椅子起立、半蹲、彈力帶擡腿,優點是不必大重量,持續就有效!
科博特診所院長劉博仁提到,訓練小腿肌可分擔部分壓力,讓膝蓋不再孤軍奮戰;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退化風險因子
●體重過重。
●過度激烈或高衝擊運動(跑跳、重訓過頭)。
●舊傷未復健。
●久坐少動。
劉博仁提到,除了運動,營養素是幫助關節修復與減少發炎的關鍵。以下是功能醫學常用、也有研究支持的營養素:
1.葡萄糖胺 (Glucosamine) 與軟骨素 (Chondroitin):幫助維持軟骨基質與關節滑液;部分研究顯示能減少疼痛、延緩關節間隙縮小。
2.膠原蛋白勝肽 (Collagen peptides):提供軟骨修復所需的氨基酸,與維生素C搭配效果更佳。
3.Omega-3脂肪酸 (EPA/DHA):具抗發炎作用,能降低關節內發炎分子,深海魚油、亞麻仁籽油都是良好來源。
4.維生素D3:關節與骨骼健康必須,缺乏時更易退化,研究顯示低維生素D3水平與膝關節疼痛加劇有關。
5.抗氧化營養素:維生素C、E、硒:幫助中和自由基,減少關節發炎與軟骨破壞。
6.薑黃素(Curcumin)、乳香萃取物 (Boswellia):在功能醫學中廣泛應用,臨牀上能減少關節疼痛與腫脹。
7.玻尿酸 (Hyaluronic acid, HA):可經口補充或注射,幫助關節潤滑。
科博特診所院長劉博仁提到,Omega-3脂肪酸具抗發炎作用,能降低關節內發炎分子,深海魚油、亞麻仁籽油都是良好來源;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其他治療與輔助
•物理治療
•PRP再生療法+運動:研究顯示效果可維持近兩年
•護膝輔具:減少日常壓力
劉博仁補充,膝蓋退化不是只能「聽天由命」,從功能醫學的角度來看,運動是基礎、營養是補強、治療是輔助,肌力訓練能讓膝蓋更穩定;抗發炎飲食與營養素,可降低發炎、保護軟骨。必要時應搭配治療,達到最佳效果。只要我們「動得正確、喫得健康」,膝蓋一定能陪伴我們走得更久、更自在。
。
。
標題:延緩膝蓋退化 醫:訓練3肌群 強化起來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5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