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有年輕化趨勢,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如果出現頻尿,或是排尿有灼熱或疼痛感,可能是警訊,最好進一步就醫追查;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攝護腺癌是發生在男性攝護腺的惡性腫瘤,這種癌症多好發於年長男性。泰昌堂中醫師謝伯駿指出,攝護腺癌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若有也可能與攝護腺肥大症狀相似,如果出現頻尿、尿流變細,或是排尿有灼熱或疼痛感,有時甚至尿中帶血,可能是警訊,最好進一步就醫追查。
謝伯駿在臉書專頁「」與上發文分享,近年來攝護腺癌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男性朋友不可掉以輕心。初期無聲無息,別忽略排尿小警訊,攝護腺癌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若有,也可能與攝護腺肥大症狀相似,因此容易被忽略。常見的警訊包括:
請繼續往下閱讀...
●頻尿、夜尿
●排尿困難、殘尿、尿流變細、尿流斷斷續續
●排尿時有灼熱或疼痛感,有時甚至尿中帶血
謝伯駿說明,當攝護腺癌進展至中晚期,可能出現精液帶血、射精疼痛、骨骼疼痛、腰痛、體重減輕 與疲倦等症狀。有患者誤認為單純腰痛,自行推拿反而導致骨折,其實這往往是骨轉移的警訊之一。甚至部分病人是在癌症擴散至其他器官後才被診斷,錯失治療時機。
攝護腺癌的風險因子
謝伯駿表示,年齡老化是發生攝護腺癌的最高危險因子。以下這些因素可能會影響雄性荷爾蒙濃度,進而刺激攝護腺細胞的異常生長:
●年齡超過50歲
●家族中有父親、兄弟曾罹患攝護腺癌
●長期攝取高脂肪、紅肉、奶製品為主的飲食
●肥胖、代謝症候群
●有慢性攝護腺炎或泌尿道感染史
定期檢查是預防的第一步,謝伯駿建議,攝護腺癌若能及早發現,治療方式更多效果也相對理想。建議50歲以上,已有症狀,或具家族病史的男性,應每年進行定期檢查。常見檢查包括經直腸指診,必要時搭配PSA(前列腺特異抗原)血液檢查與經直腸超音波。若能早期診斷並確認沒有骨盆腔淋巴轉移,5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
中醫治療面向
謝伯駿分析中醫的治療方式如下:
●中醫治療
雖然治療效果因人而異,但治療過程常伴隨副作用,例如尿失禁、性功能影響、疲倦、潮熱等。這些問題大大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此時,中醫整體調理可成為有力的輔助,改善術後不適、緩解化放療副作用、預防復發。
●中藥輔助
對於接受手術的患者,中醫強調改善膀胱氣化功能 、調補腎氣、活血化瘀與補氣升提。這樣的調理有助於術後恢復肌力、改善尿量不足,及減緩瘀血所造成的不適。
化放療期間,常見倦怠、發炎、口乾與排尿困難等副作用,中醫可依病情使用清熱解毒與活血化瘀的藥物;針對荷爾蒙治療則可用滋陰清熱、補氣的藥物,以降低副作用,減少生活品質受影響。而對於部分追蹤期患者不願使用抑制雄性激素的藥物,中醫也可作為替代性支持。
●針灸與電針輔助
透過刺激肝經、腎經與脾經的特定穴位,促進膀胱氣化功能,有助於改善尿量、尿失禁等症狀。常用穴位包括太谿、復溜、交信、築賓、三陰交、照海、陰陵泉、陰谷、太衝、蠡溝等。
謝伯駿總結,一位70多歲長者,罹患攝護腺癌並已轉移至腰椎與腦部,歷經西醫治療後,PSA指數仍控制不佳,並有殘尿、腰痛等困擾。經過中醫調理與針灸輔助,不僅PSA指數快速下降到正常值,提升小便順暢度,行動力也逐漸改善。攝護腺癌若能及早發現,治癒機率也相對提升。
。
。
標題:攝護腺癌年輕化! 中醫調補腎氣助改善術後排尿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6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