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薛曉晶說,蛋白質不僅是維持肌肉的原料,更能提高食物熱效應,讓身體在消化過程中消耗更多熱量;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是不是常常覺得自己喝水都會胖,朋友大喫大喝卻沒事?或是每次減肥都卡關、反彈,越喫越少反而越胖?營養師薛曉晶表示,近年科學研究顯示,減重關鍵已不在於少喫多動,而是調整代謝。建議日常可從攝取足夠蛋白質、進行阻力訓練、優化胰島素敏感性等3個層面著手,有助告別溜溜球效應與復胖。
薛曉晶於臉書專頁「」發文指出,減重別再怪自己沒毅力,因為真正的問題可能出在你的「代謝」。近年科學研究便顛覆了傳統減重觀念,指出減重關鍵早已不是「少喫多動」,而是「調整代謝」。長期錯誤的飲食方式,反而會讓身體進入「節能模式」,導致代謝變慢,讓人更容易復胖,以致許多人越努力越瘦卻不下來。
請繼續往下閱讀...
薛曉晶提及,想要真正告別溜溜球效應、有效燃脂、提升代謝,不能只靠節食,而是應從以下3層面開始執行,養回好代謝:
●攝取足夠蛋白質:蛋白質不僅是維持肌肉的原料,更能提高「食物熱效應」(TEF),讓身體在消化過程中消耗更多熱量。建議每公斤體重攝取1.2-1.5g蛋白質,並選擇優質來源,如雞胸肉、豆腐、魚、蛋、希臘優格等。
●進行阻力訓練:肌肉是最耗能的組織之一,越多肌肉代表基礎代謝越高;建議每週至少進行2-3次深蹲、硬舉、臥推等多關節訓練。
●優化胰島素敏感性:胰島素阻抗會讓脂肪囤積效率提高,即使熱量控制得宜,也無法有效燃脂。採行高纖飲食、攝取Omega-3脂肪酸與低GI碳水(如糙米、地瓜)等,都有助於改善胰島素功能。
此外,薛曉晶補充,根據《Obesity(Silver Spring)》於2011年的研究顯示,原本胰島素阻抗程度較高的女性,經過運動介入後,減重效果反而更佳。這說明提升胰島素敏感性,有助於大幅改善減脂困境。
營養師薛曉晶表示,肌肉是最耗能的組織之一,越多肌肉代表基礎代謝越高;建議每週至少進行2-3次深蹲等多關節訓練;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
。
標題:逆轉減重卡關調代謝 營養師曝3促進關鍵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6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