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馬斯克說,特斯拉目前正在敲定Optimus V3的設計,這款在他看來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產品」將實現大批量生產。他透露,Optimus V3會擁有「像人類一樣靈巧的手」,為此,Optimus V3將搭載複雜的手部設計和說明理解現實的「AI思維」,預期每條手臂將搭載26個執行器。
他並指出,當這款機器人達到年產100萬台的裏程碑時,其每一台的生產成本將降至2萬美元至2.5萬美元,其中AI晶片的成本可能在5000美元至6000美元。特斯拉最近也發布擘畫公司願景的「宏圖計畫第四篇章」,表明將把重點轉向AI和機器人技術。
同時,馬斯克也放棄了Dojo超級電腦團隊,轉為研發AI5、AI6晶片,不僅用於自駕系統,還將成為人形機器人「Optimus」以及無人計程車Cybercab的核心,有望挑戰輝達在AI訓練市場的壟斷地位。
業界認為,台灣特斯拉協力廠都將受惠。不過,證期雙照分析師翁偉捷今日指出,目前這只是一個題材,按照機器人整體產業發展及市場上調研的結果,最快要能實現量產在2027年,2030年之後有機會看見機器人大量普遍生產,但到目前為止還停留在實驗性階段,甚至很多配套也還不完整。
他直言,國內機器人概念股現依舊處於「概念階段」,並未看見獲利落實的跡象。最快貢獻也是在2027年,且並非只有特斯拉,要看全球機器人進入到量產的時間點,目前規劃應是2027年進入到量產的機會和時間點,但目前還停留在初期階段,也就是說,機器人現在大家都會做,但做出來「要做什麼事、應用端要怎麼採納」,另外相關法規如何配套,目前仍停留在不明朗的階段,他認為,除非這些配套能夠明確在短期時程上能迅速落實,否則機器人的量產時程基本上甚至都有可能再往後延。
翁偉捷強調,現在「想像空間是很大,但事實上應用的時機點在哪邊還不確定」,現在市場上無論是金融市場,還是產業界,把機器人分成兩部分,一是軟體,一是硬體,軟體看美國、硬體看中國,那台灣如果要有一些機會,就看是否有廠商能扮演好軟體與硬體之間的橋樑溝通系統平台,他說,現在國內有一個指標公司是所羅門,是「黃仁勳背板概念股」,與輝達在軟體方面有部分合作,翁偉捷認為,所羅門是領先指標廠商,其餘台廠一直都是硬體製造,要能在產業突出難度有點高,除非接下硬體生產代工,或是零組件供應等,「有機會但目前還沒有看到量產的話,要說營收貢獻都還太早。」
- 馬斯克
- 特斯拉
- 人形機器人
- 機器人
- AI
- 供應鏈
- 台廠
- 受惠
- 專家
標題:馬斯克衝機器人台廠沾光?專家估:最快「這年」量產才有望受惠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7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