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胡皓淳提到,很多人發聲問題其實源於錯誤的呼吸方式。正確的發聲應該使用腹式呼吸,讓橫膈膜充分參與呼吸過程;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聲音沙啞、說話費力,想要恢復清亮的嗓音嗎?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胡皓淳在臉書專頁「」分享,聲帶康復訓練的方法,讓你對聲音復健有完整的認識:
呼吸控制與支撐訓練
良好的呼吸是聲音的基礎!胡皓淳提到,很多人發聲問題其實源於錯誤的呼吸方式。正確的發聲應該使用腹式呼吸,讓橫膈膜充分參與呼吸過程。訓練方法:平躺時將一隻手放在胸部,另一隻手放在腹部,吸氣時要感覺腹部上升、胸部保持相對靜止。每天練習10-15分鐘的深呼吸,逐漸增加呼氣時間,讓氣流穩定均勻。這種訓練能提供聲帶穩定的氣流支撐,減少發聲時的緊張和疲勞。
請繼續往下閱讀...
聲帶放鬆與暖身練習
就像運動前要暖身一樣,發聲前也需要讓聲帶「熱機」!胡皓淳表示,聲帶肌肉緊張會導致聲音粗糙、容易疲累。可以從輕柔的「嘆氣聲」開始,發出自然的「啊~」聲,感受氣流輕柔地通過放鬆的聲帶。接著練習「泡泡音」(像漱口時發出的聲音),這能有效按摩聲帶,促進血液循環。每次練習前都要做5-10分鐘的暖身,特別是早上起牀後或長時間沒說話後,這樣能大幅降低聲帶受傷的風險。
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胡皓淳提到,每次練習前都要做5-10分鐘的暖身,特別是早上起牀後或長時間沒說話後,這樣能大幅降低聲帶受傷的風險;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共鳴腔體調節訓練
胡皓淳說明,好的聲音不只來自聲帶,更需要口腔、鼻腔、胸腔等共鳴腔體的配合!透過調節這些腔體的形狀和大小,可以讓聲音更豐富、更有穿透力。練習時可以發「ma-may-mi-mo-mu」的音階,感受不同母音在口腔中的位置變化。還可以練習鼻音共鳴,發「ng」音時感受聲音在鼻腔的振動。嘴脣顫音和舌頭顫音也是很好的共鳴訓練,能幫助放鬆臉部肌肉,改善聲音的流暢度。
音域擴展與音質改善
胡皓淳提到,聲帶康復不只是恢復基本功能,更要追求音質的提升!從舒適的音域開始,逐漸向高音和低音擴展。可以用「do-re-mi-fa-sol-la-si-do」的音階練習,每天嘗試比前一天高一點或低一點的音。滑音練習也很重要,像「嗚~啊~嗚」這樣的連續音變化,能增加聲帶的靈活性。記住要循序漸進,千萬不要勉強發出超出能力範圍的音高,這樣反而會傷害聲帶。每次練習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感到疲累就要立即休息。
胡皓淳補充,練習過程中如果出現以下情況,請立即停止並諮詢專業人士:
1.聲音越練越沙啞或疼痛。
2.喉嚨有刺痛或異物感。
3.練習後聲音反而變差。
4.出現持續性咳嗽或喉嚨乾燥。
胡皓淳提醒,如果有慢性聲音問題,建議同時諮詢語言治療師,制定個人化的訓練計劃,這樣能獲得更好的復健效果!
。
。
標題:聲音沙啞怎麼辦? 4聲帶康復訓練助重拾清亮嗓音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7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