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輝達週一宣布與OpenAI建立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戰略合作, 雙方將共同部署10 GW電力容量的輝達系統,朝超級智慧(superintelligence)方向邁進受新計畫消息激勵,輝達22日股價上漲近4%,市值暴增近1700億美元,整體約達4.5兆美元。
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在臉書以「無止盡的美好AI投資循環?」為題發文,表示這次輝達以策略投資人身分,對新創AI應用龍頭OpenAI投資高達千億美元,取得約20%持股,加上其他股東合計,OpenAI手中現金達5000億美元。
陸行之指出,OpenAI將動用這筆資金,向輝達採購約4000億美元的晶片、軟體與系統。輝達因此可賺取高達2400億美元的利潤(營業利潤率高達60%),再回過頭把其中2000億美元再度投資OpenAI;同時,其他投資人也跟進加碼8000億美元,讓輝達持股比例維持在20%。
陸行之表示,接下來OpenAI若再度持有1兆美元現金,又會再向輝達下單8000億美元,輝達則可再獲利4800億美元,並用其中4000億美元投資回OpenAI,吸引更多其他投資人跟進投入1.6兆美元。如此循環下去,OpenAI再拿2兆美元下單1.6兆美元給輝達,輝達又能從中賺取9600億美元,並再投資OpenAI約8000億美元。
陸行之點出,這種不斷循環投資可能的估值增加,有沒有感覺這無止盡的投資循環,對AI產業真是美好,而且每天都有驚喜,泡泡越吹越大,好像永遠不會破。包括他自己在內,許多投資人從未見過類似情境,也愈來愈難判斷什麼時候才會出現轉折。
不過,陸行之也提醒,這樣模式雖然對其相關產業鏈有利,但對其他晶片設計商如AMD的AI GPU、Broadcom與Marvell的ASIC產品,恐怕就相對不利;同樣,對谷歌、馬斯克旗下的Grok、Anthropic的Claude,以及中國大陸的DeepSeek等競爭對手AI應用公司,也將帶來壓力。
陸行之指出,類似的「無止盡投資循環」戲碼,其實也出現在Coreweave、Nebius甚至Intel身上。他好奇,未來還會是哪家公司獲得「教主」輝達的加持,成為下一個被翻牌的標的?哪家公司也有能力找到這樣的完美循環。
陸行之強調,從目前趨勢來看,AMD、Intel、Marvell都玩不過教主,但擁有雄厚資金與自研晶片實力的谷歌、亞馬遜、博通、特斯拉,也可能跟想買ASIC晶片的中資大咖AI應用公司,進行投資或技術合作不過,問題在於,這些巨頭是否願意將自家晶片對外銷售,仍有待觀察。
- 輝達
- 黃仁勳
- OpenAI
- 戰略合作
- 陸行之
標題:黃仁勳動作頻頻!砸千億美元投資OpenAI 專家提醒:7科技廠小心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8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