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喝水也難逃「塑膠微粒」魔掌 3招自救排出毒素

瓶裝水、外帶飲料杯。在高溫加熱或摩擦時,容易釋出微小碎片;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現代生活的便利背後,隱藏著一個驚人的健康殺手「塑膠微粒」!它早已無所不在,甚至連你以為最純淨的飲用水都可能暗藏玄機。營養師高敏敏在發文警告,並引用《國際分子科學雜誌》的動物實驗指出,塑膠微粒會透過飲用水進入體內,不僅累積在大腦等重要器官,更會引發全身性發炎反應,甚至導致腦神經退化,出現如記憶力下降、焦慮、憂鬱等症狀。

更駭人的是,研究驚見:失智症患者腦中的塑膠微粒含量,竟然是正常人的10倍!這讓許多人開始擔心,難道就算不用塑膠袋、不買外帶飲料,單純喝水都無法避免健康危機嗎?

請繼續往下閱讀...

7大塑膠微粒「隱藏源頭」大公開

塑膠微粒的滲透程度遠超想像,以下幾種常見來源,你可能每天都在接觸:

1.包裝材料:瓶裝水、外帶飲料杯。在高溫加熱或摩擦時,容易釋出微小碎片。

2.手提塑膠袋:購物袋、便當塑膠袋。盛裝熱湯或熱食時,塑膠微粒和添加劑更容易溶出。

3.食鹽:尤其是海鹽,因海水已受污染,經蒸發濃縮後,塑膠微粒會殘留其中。

4、茶包:很多茶包是尼龍或聚酯纖維製成,一沖熱水就會溶出奈米級微粒。即使是紙茶包,封口處也可能塗有塑膠膜!

5.水(自來水與瓶裝水):管線、瓶身或過濾系統的磨損,都可能讓微粒釋出。

6.熱湯袋與免洗塑膠湯匙:高溫是加速塑膠微粒釋放的元兇!湯品溫度越高,釋放越嚴重,讓你不只喝湯,還「加料」下肚。

7.地毯:摩擦與老化掉落的細小纖維,隨灰塵飄散,可能被我們吸入肺部。

許多茶包是尼龍或聚酯纖維製成,一沖熱水就會溶出奈米級微粒;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塑膠微粒侵入路徑曝光!教你「清毒自救法」

塑膠微粒在進入體內後,會依顆粒大小走不同的路徑:

●較大顆粒:會隨糞便排出體外。

●細小顆粒:可穿過肺部與腸道的上皮屏障。

●小於10μm顆粒:這些超微小粒子能從腸道進入淋巴,甚至直奔大腦!

雖然塑膠微粒難以完全隔絕,但高敏敏強調,我們可以透過「降低風險、強化代謝、日常保養」三管齊下,來平衡對身體帶來的健康危害:

1. 降低風險:從源頭阻斷危機

●拒絕瓶裝水:盡量使用家中過濾水或飲水機。

●避免塑膠「加熱」:絕不將熱湯裝入塑膠袋。避免高溫接觸塑膠容器。

●慎選茶包:改用散裝茶葉,或確認茶包材質,避開尼龍、聚酯纖維。

2. 強化代謝:加速排出體外

●多喝水、喫蔬果:充足水分與膳食纖維有助於腸道蠕動,幫助排便順暢。

●補充益生菌:維護腸道健康,強化排毒功能。

3. 日常保養:提升身體抵抗力

●良好作息:減少熬夜,讓肝腎腸道功能保持在最佳狀態。

●適度運動與流汗:透過汗水,也能幫助身體代謝排出毒素。

高敏敏提醒,雖然我們很難完全避免塑膠微粒,但從小地方的改變做起,減少接觸、加強代謝,就能為你的健康大大加分!

營養師高敏敏。(高敏敏提供)




標題:喝水也難逃「塑膠微粒」魔掌 3招自救排出毒素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9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