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回顧1978年至1982年間,洋基老闆喬治.史坦布瑞納(George Steinbrenner)曾在5年間更換11位總教練,從1978到1988年間也換過8位總管;如今的洋基則是另一個極端。自1998年起,球隊僅有卡許曼一位總經理,歷經喬.托瑞(Joe Torre)、喬.吉拉迪(Joe Girardi)與布恩三任教頭,組成近乎「前所未見」的延續性。
這份穩定帶來一定成果,洋基自過去9年8度闖進季後賽,並於2022與2024年奪下美聯東區冠軍。球隊長期維持競爭力,證明「穩定體系」確實能確保下限。

然而,穩定未必等於成功。洋基今年在美聯分區系列賽(ALDS)第4戰以2:5敗給多倫多藍鳥隊(Toronto Blue Jays),最終以1勝3敗遭淘汰。整個系列戰洋基被藍鳥以總得分34:19、全壘打數9:3徹底壓制。
在布恩執教8年間,洋基季後賽戰績僅25勝27敗,勝率不到五成。更具體地說,對美聯中區球隊的戰績為15勝4敗,但對其他球隊僅10勝23敗,勝率僅0.303。從2017年以來,他們先後被休士頓太空人隊(Houston Astros)、波士頓紅襪隊(Boston Red Sox)、洛杉磯道奇隊(Los Angeles Dodgers)與藍鳥淘汰。
布恩續約在即 卡許曼權力穩固
根據球團消息,布恩於2月剛簽下兩年合約延長案,幾乎篤定續任。即便外界質疑他在10月的戰術調度與臨場判斷,但管理層依然選擇信任。對洋基而言,布恩帶來「穩定的文化」與「球員支持」,即便八年未能闖進世界大賽,球團似乎仍未打算換帥。
至於卡許曼,他的地位更是牢不可破。作為1998年起至今唯一的總經理,他的名字幾乎與「史坦布瑞納家族」劃上等號。旗下幕僚包括球探總監戴蒙.奧本海默(Damon Oppenheimer)與分析部主管麥可.費許曼(Michael Fishman)皆任職超過18年,顯示球團的高層幾乎不曾更替。

這樣的長期穩定,也可能成為隱藏的危機。洋基多年來偏好內部升遷,近年外聘的顧問如前總管吉姆.亨德裏(Jim Hendry)、歐瑪.米納亞(Omar Minaya)與布萊恩.薩比安(Brian Sabean),皆是卡許曼的舊識。外界批評球團「閉門造車」,缺乏新聲音與新思維。
雖然投手教練麥特.布雷克(Matt Blake)與投球發展主管山姆.布瑞恩德(Sam Briend)帶來投手群革新,打擊教練賈瑞特.德哈特(Jarret DeHart)也嘗試重塑攻勢體系,但球隊整體在季後賽的調整能力仍顯不足。
贏球文化與結果主義的落差
洋基高層常以「我們的流程正確」作為防禦說辭,但棒球是結果導向的運動。過去九年,洋基在例行賽幾乎年年穩定晉級,卻始終止步季後賽第二輪。對球迷而言,「流程」已不再重要,「結果」才是一切。
若未來洋基仍維持現有架構,不論卡許曼再強調理性與長期規劃,球隊恐怕難以擺脫「季後賽常客、冠軍缺席者」的宿命。當穩定變成自我安慰,改革才是真正缺席的關鍵字。
洋基近年季後賽淘汰紀錄
年度 | 淘汰對手 | 系列戰結果 | 結束輪次 |
---|---|---|---|
2017 | 休士頓太空人 | 3:4 | 美聯冠軍賽 |
2018 | 波士頓紅襪 | 1:3 | 分區系列賽 |
2019 | 休士頓太空人 | 2:4 | 美聯冠軍賽 |
2021 | 波士頓紅襪 | 外卡賽出局 | 外卡輪 |
2022 | 休士頓太空人 | 0:4 | 美聯冠軍賽 |
2024 | 洛杉磯道奇 | 1:3 | 分區系列賽 |
2025 | 多倫多藍鳥 | 1:3 | 分區系列賽 |
消息來源:紐約郵報
更多大聯盟新聞:
MLB季後賽/山本由伸投4局就退場!被舒瓦伯轟怪力彈 單局失3分
影/舒瓦伯醒了!結束「22打數無安打」低潮 季後賽首轟終於出爐
- 紐約洋基
- 穩定性
- 球隊文化
- 卡許曼
- 季後賽成績
標題:深度分析/洋基穩定神話:從「暴躁老闆」到企業化!是禍還是福?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9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