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截至2024年,台灣新生兒數量已連續9年呈現負成長,少子女化使人才培育面臨「供給不足」困境;對此,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
理、Appier獨立董事簡立峰25日表示,當每年出生人口只剩10幾萬,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要維持世界第一,有其難度,未來要靠兩種人救台灣,「一是
外國人,一是機器人。」
簡立峰25日出席「2025國鼎人才高峰論壇」,並發表專題演講。他強調,過去台灣新生兒超過40萬的時代,多數菁英都是大學畢業後,再出國進修;可是,
當前台灣每年出生人口僅10餘萬,大部分菁英未必會等到大學畢業才出國,而是「在各個年齡層出國」,所以已經不可能透過「只教育台灣人」,來守住經
濟。
在少子女化日益嚴峻的情況下,即使是優勢產業,也很難獲得足夠人才。簡立峰不諱言,如果人才不足,台灣要維持半導體世界第一的地位,也有難度,「
所以,台積電成為世界的台積電,這個發展,是必然的。」
得人才者得天下 失人才者失天下
至於解方,簡立峰指出,聘用外國人才,是一種選項,如果外國人才還是不夠,或不願意來台灣,就只能靠人工智慧(AI)提高生產力;假設AI能增加30%
的生產力,或許可緩解人才不足的問題,若AI可讓年長者延壽,就能再撐一陣子。
中磊電子榮譽董事長、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王伯元,於致詞時分享他觀賞紀錄片《造山者-世紀的賭注》的感觸,「(台灣的)下一座山在哪?誰
是下一個造山者?」
王伯元表示,台灣許多產業都面臨人才不足的問題,無論對產業或對國家而言,都是「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論壇引言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認為,未必只能用負面角度,看待缺人才一事,因為人才不夠,代表經濟不錯,各行各業需才孔亟,假設失業率很高,就不會討論缺人才的議題。
不過,童子賢認同,人才不夠,的確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障礙,就經濟發展而言,人才、法規、能源,都是重要條件;在社會發展方面,則應重視文化。
遍植梧桐、引來鳳凰 優質環境是誘因
《財訊》雙週刊指出,童子賢主張,既然出生率不高,台灣就要「遍植梧桐、引來鳳凰」,楚材可以晉用,但必須先打造出良好環境,才能吸引優質人才,
以美國好萊塢和矽谷為例,許多人才都來自他國,若缺少這些人才,好萊塢和矽谷不見得能如此風光。
「黃仁勳來自台灣,李安也來自台灣,如果沒有台灣人才,矽谷和好萊塢都會失色很多。」童子賢說。台灣科技產業,亦是人才大熔爐。童子賢提到,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廣達董事長林百裏、清華大學半導體研究學院院長林本堅等人,並非在台灣出生,但都為台灣科技,帶來莫大貢獻。
童子賢強調,台灣社會要吸引人才,須改變文化,只要胸襟放大、氣氛和諧,人才就會願意留在台灣。…(更多精彩內容,詳見《財訊》雙週刊)
延伸閱讀:
林佳龍建立彈性模式 賴政府外交突圍
童敏哲敢衝第一!童綜合兩代打拚 從海線偏鄉醫院變身智慧醫療領先者
生物相似藥開新局 重塑生技業版圖
- 少子化
- 人才培育
- 外國人
- 機器人
- 人工智慧
- 台積電
- 半導體產業
- 經濟發展
- 文化重視
標題:台灣半導體世界一流卻面臨人才荒 簡立峰認為要靠「兩種人」來救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0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