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傑林醫師指宋小姐的脊椎有多處壓迫性骨折,是多發性骨髓瘤的特徵。(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62歲的宋小姐兩年前彎腰時發生下背骨折,從痠痛到嚴重劇痛、難以行走,就原以為是骨質疏鬆,就醫發現多達4節脊椎骨折,接受骨泥灌漿成形手術,進一步檢驗是罹患「多發性骨髓瘤」,造成壓迫性骨折,以創新三漸進式免疫調節劑量療法,完成最新四合一標靶治療,並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現在能好好行走、活動。
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指出,多發性骨髓瘤是發生在「骨髓」的血液疾病,主要影響製造抗體的「漿細胞」異常增生,造成骨頭變脆、容易骨折,出現免疫力下降、腎功能受損,合併貧血、骨頭痛等症狀,多數病人就診骨科、腎臟科或健檢時意外確診,國內每年約有800人罹病,發生年齡60至65歲。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多發性骨髓瘤確切病因不明,醫學推測與基因變異相關,無有效預防方法,也無法完全根治,但隨著新藥、免疫療法與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進步,越來越多病人得以長期控制病情,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滕傑林說,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複合標靶治療中使用免疫調節劑,傳統一開始就給高劑量,常見手腳麻木、便祕或皮膚疹等副作用,常讓患者治療中斷,中榮以漸進式免疫調節劑量模式,從低劑量逐步調高至標準劑量,搭配定期監測與支持照護,有助患者完成療程,且療效相當。
滕傑林指出,過去常用「三合一標靶治療」即3種藥物為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劑及類固醇,可有效控制病情,現在加入「新型單株抗體」(今年9月健保有條件給付),進步到「四合一療法」,更精準鎖定骨髓瘤細胞,活化免疫系統清除腫瘤,讓病情更穩定控制更長久,也提高長期存活率。
台中榮總創新劑量調整治療模式,漸進式給藥大幅降低副作用,提升病人完成療程比率,研究成果發表於《Cancer Reports》,7成完成療程,僅2成停藥,整體治療劑量強度達到8成,也約有6成病人可成功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顯示此劑量調整策略在臨牀上兼具可行性與安全性。
宋小姐接受中榮漸進式免疫調節劑量策略,完成四合一標靶治療,現在不再疼痛、能好好走路。(記者蔡淑媛攝)
宋小姐治療後不再疼痛,能正常活動,與先生感謝中榮治療團隊。(記者蔡淑媛攝)
。
。
標題:婦人彎腰竟4節脊椎骨折 多發性骨髓瘤作祟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0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