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余雅雯提到,早餐養胃;午餐養心;晚餐養腎。順時養生能讓臟腑「輪班制」運作順暢,並遵照少油少鹽、動靜相宜原則;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我們總以為「還有時間」,總覺得明天再開始保養也不遲。但身體的老化與失衡,往往就在這些「之後再說」的時刻中慢慢累積。中醫師余雅雯提到,早餐養胃;午餐養心;晚餐養腎。順時養生能讓臟腑「輪班制」運作順暢,並遵照少油少鹽、動靜相宜原則。
余雅雯於臉書專頁「」發文分享,中醫強調「治未病」,也就是在疾病尚未形成前,先調整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讓身體氣血流暢、臟腑運行有序,自然能延緩老化、提升活力。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早晨7–9點
余雅雯表示,早餐(胃經當令),「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這個時辰是胃經最旺的時候,若能在此時進食,可幫助脾胃吸收營養、啟動一整天的代謝能量。建議食譜:米粥+青菜。
米粥可選擇白米、糙米、薏仁、藜麥等輪替,不僅溫潤養胃,也能補充膳食纖維。可依個人體質加入紅棗(補氣血)、枸杞(明目養肝)、人參片(補元氣)、黑棗(潤腸安神)等藥材;青菜則以汆燙或清炒為主,幫助通便、生發陽氣。
午間11–13點
余雅雯說明,午餐(心經當令),「心主血脈,其華在面。」中醫認為,心氣足則面色紅潤、思緒清明。午餐應清淡均衡、以蔬果為主,避免過度油膩或暴飲暴食。建議可選擇溫沙拉、清燉蔬菜湯、蒸魚等方式,讓五味調和,氣血流通。午飯後散步10至15分鐘,幫助脾胃運化;再午休半小時,可讓心氣得養、思緒更清明。
傍晚17–19點
余雅雯提到,晚餐(腎經當令),「腎者,先天之本,藏精納氣。」這時是補腎養精的黃金時段。建議晚餐宜清、量宜少,以青菜、豆製品、瘦肉為主。可煮一鍋蔬菜湯,搭配少量澱粉,讓身體在夜間修復時不致負擔過重。像是黑木耳(補腎潤肺)、山藥(健脾補腎)、蓮藕(養陰清熱)等,都是極佳選擇。避免重鹹、油炸,讓腎氣充盈,夜眠安穩。
養生3要
●順時養生:依循經絡時辰進食,讓臟腑「輪班制」運作順暢。
●少油少鹽,多穀多菜:減少負擔,讓脾胃強壯、氣血生生不息。
●動靜相宜:喫後動、夜晚靜,保持氣機暢通、陰陽平衡。
。
。
標題:順時養生3時機 中醫3餐調理臟腑活力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0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