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乾燥症難耐 中醫潤燥有一套

▲肝腎陰虛型常用中藥。(照片提供/中醫師李佳鴻)

文/李佳鴻

陳小姐(化名)停經後經常口乾、脣乾、眼睛乾澀、少淚伴隨筋骨關節肌肉痠痛,本來以為是更年期症候群,但是症狀越來越嚴重,眼部持續的異物感、燒灼感,反覆發作的角膜炎或結膜炎,甚至半夜因為口乾而起牀,同時有吞嚥困難,經過醫院詳細檢查確診為乾燥症。

乾燥症是一種全身性的自體免疫疾病,自體的平衡出了問題,這些自體的抗體會攻擊唾液腺和淚腺,於是口眼鼻失於濡養,造成了口腔及眼睛的乾燥。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醫內燥是指體內陰液津液不足,或是身體過度消耗,而產生的乾燥感,養血潤燥、滋陰潤燥是治療法則。

中醫治療乾燥症會根據個人體質不同,開立不同處方。

◎中醫辨證分型

●肝腎陰虛:常見口乾舌燥,半夜醒來喝水解渴,煩熱、失眠多夢、眼睛乾澀、視物模糊、異物感、淚液少、耳鳴,腰膝痠軟,採用六味地黃丸,酌加天冬、麥冬、枸杞子、石斛、沙參、烏梅、葛根、白芍、女貞子,生津止渴潤竅明目。

●氣陰兩虛:容易出汗疲倦,口乾講話會不舒服,嚴重者隨身攜帶保溫瓶喝水,喫固體食物時,必須喝水幫助吞下,聲音沙啞、眼紅、畏光、眼睛疲勞、視力模糊、鼻腔乾燥、影響睡眠,宜用沙參麥冬湯,搭配生脈散或清燥救肺湯,來緩解眼睛疲勞、潤燥解渴。

●血虛:臉色脣色蒼白,皮膚乾燥粗糙,頭髮起毛燥,手腳容易麻,常覺得口乾,需要大量飲水,吞嚥困難,因為淚液不足,眼睛乾澀,有異物感、刺痛感,容易疲勞,怕光,看東西模糊,可用補血湯、八珍湯、人參養榮湯來養血潤燥。

不要熬夜 少喫辛辣油炸

作息不要熬夜,加上飲食少喫辛辣油炸燥熱食物,和適當的中藥治療,可以改善乾燥症患者的生活品質,減輕不適感,恢復健康人生。

(作者為新北市板橋區回春中醫診所醫師)




標題:乾燥症難耐 中醫潤燥有一套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0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