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慣性脫臼不理睬 醫曝代誌大條了

竹北東元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張耀元指出,預防慣性脫臼,應強化肌群、避免高風險動作、護具保護、規律復健。(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很多人以為「脫臼」只是一次性的意外,復位後就沒事。竹北東元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張耀元指出,但臨牀上常見的「慣性脫臼」,才是真正讓人困擾的問題!只要一個動作、甚至沒有明顯外力,關節就可能再次滑出去,長期忽視會造成軟骨磨損、關節退化。預防慣性脫臼,應強化肌群、避免高風險動作、護具保護、規律復健。

張耀元在臉書專頁「」發文分享,他指出,慣性脫臼常見原因與預防守則,幫助大家更清楚認識這個問題。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什麼會有慣性脫臼?

1.先天性關節鬆弛:有些人天生關節鬆,韌帶缺乏足夠支撐,遺傳體質讓關節容易反覆脫位。

2.外傷或舊傷未癒:曾經受過外傷或脫臼,韌帶、肌肉、關節囊、關節盂脣受損後,穩定性下降,更容易再次發生。

3.重複性運動或壞習慣:像是籃球、棒球、羽毛球等需要大幅度出力的運動,或長期反覆同一動作,關節會逐漸失去穩定。

4.肌力不足:缺乏足夠的肌肉支持,關節就像少了護欄,一個不小心就跑位。

5.年齡與退化:隨著年紀增長,韌帶彈性下降、關節結構退化,脫臼的風險也會增加。

竹北東元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張耀元指出,缺乏足夠的肌肉支持,關節就像少了護欄,一個不小心就跑位。(圖取自freepik)

如何預防慣性脫臼?

1.強化肌群:透過肩膀外旋、內旋練習,或深蹲、腿部伸展等運動,建立肌肉保護罩。

2.避免高風險動作:避免過度伸展或突然大力出手,降低不必要的風險。

3.護具保護:在運動或搬重物時,佩戴護具能提供額外支撐。

4.規律復健:若有脫臼史,應在醫師或治療師指導下,按部就班復健,恢復關節穩定。

張耀元提醒,慣性脫臼不是「忍一忍就會好」,反覆發生反而會讓關節越來越不穩。手術不是唯一解,日常保養與復健才是長久之道。而如果有反覆脫臼的情況,建議盡早尋求專業醫師的評估與治療。避免反覆受傷導致軟骨磨損、關節退化!




標題:慣性脫臼不理睬 醫曝代誌大條了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2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