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

雙11優惠沒人買不香了?從全民瘋搶到「全是套路」:晚到貨假便宜

一年一度的雙11購物節將至,昔日的「光棍節」11月11日被視作電商界年度盛事,消費者從10月底就進入備戰模式,甚至一路狂買到「雙12」。然後近年來雙11熱度明顯降溫,不乏有人上網發問「為什麼不瘋雙11了」、「雙11還能買什麼」。先漲價再打折、物流大塞車、機器人搶限量品,都成為雙11買氣冷卻的關鍵原因。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電商每月造節、「先漲價再打折」被看破

雙11買氣為何不如從前,最多消費者不滿的關鍵主因,便是常態化與套路化。過去雙11剛開始在台灣流行時,確實是打到骨折、撿便宜的黃金時機,但業者嘗到甜頭後,如今電商每月造節,等於每個月都有特賣。

更糟的是,不少商家使出「先漲價再打折」的伎倆,消費者看破行銷套路狠批:「查詢歷史價格就會發現,漲回原價再打折,結果和平常價格差50元」、「資訊透明化,大家都知道沒便宜多少」。

▲比價網站普及,資訊價格透明化,商品價差一目了然。(圖/BigGo比價網biggo.com.tw)
領券、破盤商品搶不贏機器人!到貨又延遲

雙11另一個痛點就是好康搶不到、商品又晚到。雙11湧入大量訂單,相對犧牲購物體驗,高流量導致物流大塞車,包裹延遲成為常態,就算真有破盤商品,但限量極少,往往整點開搶時立刻完售,消費者不滿:「沒便宜+機器人大戰,誰還要玩」、「優惠一般般,卡貨超多單」。

電商祭出超殺福利,但需要整點搶購或登記優惠,也讓現代忙碌的消費者徒增壓力與煩躁感,這些負面體驗讓人開始避開雙11高峰。

▲整點開賣的破盤商品搶不贏機器人,或是定時搶領折扣券大戰讓消費者感到煩躁。(圖/NOWNEWS資料照)
雙11還沒亡!待領包裹依然堆積成山

但雙11無疑還是全年最大檔,從廠商業者、物流業角度來看,雙11並未消亡,訂單依然爆量、物流同樣忙翻加班、社區管理室、超商待領包裹堆積成山,只是已比不上過去的巔峰時期。

雙11氛圍降溫、定位轉變,從一年一度的「購物奇觀」,逐漸變成「常態高點」,當促銷分散、套路重複,消費者自然疲乏,不過真正超值的優惠依然能重燃消費者熱情,口耳相傳成為「呷好道相報」的必買商品。

▲雖然雙11買氣逐年冷卻,依然是全年最大檔,待領包裹總是堆積成山,圖為2024年雙11盛況。(圖/翻攝Dcard)
  • 雙11


標題:雙11優惠沒人買不香了?從全民瘋搶到「全是套路」:晚到貨假便宜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3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