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色蠟黃、黑眼圈很困擾?鳴堂中醫體系醫療長周宗翰指出,可能是體內氣血失調、臟腑功能運作不佳所致;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擷取自shutterstoc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明明每天都有睡覺,卻總覺得臉色暗沉、沒精神?或是氣色蠟黃、黑眼圈深重,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鳴堂中醫體系醫療長周宗翰指出,這些情況往往不是保養品無效,而是體內氣血失調、臟腑功能運作不佳所致。若能從氣血調理入手,不僅能改善膚色,更能恢復身體活力與精神。
臉色差不只是熬夜 氣血失調是關鍵
周宗翰在臉書專頁表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充盈,臉色自然紅潤;若氣血虛、運行不暢,就容易出現膚色蠟黃、眼周暗沉、皮膚乾燥無光澤等問題。
請繼續往下閱讀...
◎常見的氣色不佳體質
●氣血虧虛型:臉色蒼白、容易疲倦,女性月經量少或色淡。
●肝鬱氣滯型:壓力大、常熬夜,臉色蠟黃或眼周暗沉。
●脾胃虛弱型:容易腹脹、食慾差,膚質乾燥、無光澤。
●腎虛循環差型:黑眼圈明顯、臉色發灰,整天感到疲憊。
周宗翰強調,氣血是「養顏之本」,臉色之所以會變差,往往是內臟特別是肝、脾、腎功能出現失衡,若僅靠外用保養難以從根本改善。
養氣血4招 由內而外亮起來
要讓氣色恢復紅潤,周宗翰建議可以這樣做
●中藥調體質
依照個人體質對症下藥是關鍵。氣血虧虛者可用四物湯、八珍湯補益氣血;肝鬱氣滯者可服逍遙散疏肝解鬱;脾胃虛弱者可用參苓白朮散健脾益氣;腎虛者則可搭配六味地黃丸補腎滋陰。
他也提醒,藥方需由專業中醫師辨證開立,切勿自行抓藥。
●針灸促循環
針灸可改善臉部血液流通,常用穴位包括足三裏、合谷、太溪等,能促進氣血運行,使皮膚氣色明顯改善。
針灸及穴位按摩可以改善循環,養出好氣色。(圖擷取自「西醫難解中醫有方 鳴大夫周宗翰醫師 鳴堂中醫體系醫療長」臉書)
●按摩活血
每天輕按迎香穴、太陽穴、印堂穴約3分鐘,可幫助臉部放鬆、氣血更順,長期可見氣色紅潤、有光澤。
●草本面膜
珍珠粉+白芷+薏仁粉,幫助亮白、改善膚色不均。
日常保養3要點 氣血通、皮膚亮
除了中醫調理,良好生活習慣同樣重要。周宗翰提醒,想養好氣色,有3件事一定要做到:
●不熬夜:睡眠是修復氣血的最佳時機,晚睡會損傷肝血。
●飲食清淡:少喫炸物、冰品,以溫熱、易消化食物為主。
●規律運動:每週適度活動能促進血液循環、養顏美容。
周宗翰指出,從根本調整體質、讓氣血流暢,臉色自然會紅潤、皮膚亮白。保養不再只停留在表面,而是從內而外展現真正的好氣色。
。
。
標題:想皮膚好先顧氣血! 中醫授4招養出紅潤好氣色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3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