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冠宇醫師呼籲,治療痘痘需把握3個月的「黃金治療期」,才能有效減少痘疤的形成及降低痘疤嚴重度。(記者陳建志攝)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許姓高三生面臨學測考試壓力,每當深夜補習結束返家前,都會買炸物及手搖飲當宵夜繼續唸書,不料日前臉頰兩側冒出大片青春痘,甚至還會疼痛,讓他戴口罩才敢上學,連帶影響唸書情緒。到醫院皮膚科檢查才發現是囊腫型痤瘡,經建議外用藥物搭配局部藥物注射及口服A酸,同時調整作息後,總算讓他有臉出門。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醫師沈冠宇表示,「尋常性痤瘡」也稱為痤瘡或痘痘,是一種常見的發炎性皮膚疾病,好發於青春期的青少年,也被稱為青春痘,約85%的青少年都曾發生痤瘡,若處理不當、遺留明顯痘疤,會對患者的情緒、社交及人際關係造成重大影響。
請繼續往下閱讀...
沈冠宇指出,痤瘡的形成原因,除皮脂分泌過多與毛囊過度角質化、毛囊皮脂腺內微生物過度繁殖及毛囊發炎為主要4大病因外,痘痘家族史及藥物史的詢問也非常重要,尤其熬夜晚睡、工作、學業壓力過大、抽菸或者需要長期上妝也都會惡化痤瘡。
沈冠宇強調,飲食部分要避免喫甜食、炸物、油膩食物以及奶製品,另外乳清(高蛋白)也會增加痤瘡形成,卸妝產品要避免使用卸妝油,若是易長痘膚質,防曬及保濕產品要選用清爽質地系列,塗防曬產品後也要減少疊擦乳液,以免過度黏膩厚重而使毛孔阻塞。
治療方面,沈冠宇建議,狀況輕微者可考慮外用藥物治療如過氧化苯甲醯、外用類維生素A酸、外用抗生素等,中重度的患者可使用口服藥物治療,包含口服抗生素、口服維生素A酸、口服複方避孕藥等,這名高三生因屬於發炎疼痛的囊腫型痤瘡,除外用藥物外,也必須採用抗發炎的局部藥物注射治療。
沈冠宇呼籲,治療痘痘需把握3個月的「黃金治療期」,才能有效減少痘疤的形成及降低痘疤嚴重度,且除使用藥物,調整良好生活作息、根據自身膚質選用適合的清潔、防曬、保濕產品,以及與醫師長期配合治療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一名高三生因面臨學測考試壓力熬夜,加上消夜喫炸物、手搖飲,臉上長出滿臉的青春痘。(記者陳建志翻攝)
。
。
標題:高三生拚學測熬夜青春痘長滿臉 醫籲藥物、調整作息雙管齊下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3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