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濟學人在報導中引用其編製的大麥克指數,指稱台灣央行長期壓低新台幣匯率,新台幣對美元被低估了55%,是全球低估程度之最。這導致台灣經濟金融產生多項問題,如國人購買力受損、房價攀升、累積金融風險;至於政策之所以延續至今,原因之一是出口商的遊說壓力,再加上台灣央行具有非比尋常的權力,央行藉由抑制台幣匯率,維持出口競爭力,同時造成巨大的扭曲,經常帳順差膨脹、外匯存底增加,失衡程度都比其他相近經濟體都更嚴重。
央行則發出5點說明反駁,指出經濟學人引用的大麥克指數有缺陷,並利用iPhone指數來反論證大麥克指數的結果落差甚大,以此為基礎的推論並不成立;如今跨境資本移動是新台幣升貶關鍵因素,僅以一籃商品與服務計算的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已無法作為衡量均衡匯率的指標;直指「經濟學人」文章指稱新台幣匯率低估所造成台灣經濟金融的負面效應,並不成立。且美國財政部從未要求新台幣升值。
許文泰透過臉書表示,經濟學人用台灣病這個詞來講台灣的低台幣幣值所造成的現象,他認為用詞有些重。但台灣某些現象在跨國比較來說,真的蠻特殊的。不只是低幣值、低利率、高房價、高外匯存底、高貿易順差這些數字而已,而是有更深層的原因。經濟學人的文章裡面有講出其中一些,但不是全部。
在今年四月美國總統川普強硬實施對等關稅時,央行是否採取動作,透過匯率方式應對,就曾受到關注,但央行起初選擇低調處理並位回應,當時許文泰就曾提過,央行應該準備匯率上談判桌的應對方式,台灣的匯率是有控制的空間,並點出政府高層應認識到台灣這種「奇異的總體經濟結構」不能長久持續下去。
他提到,台灣奇異的總體經濟結構包含「長期用稅收補貼油水電,刻意壓低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看起來低,導致不需要漲利率」、「在與國外有利率差之下,導致台幣幣值低」、「長期阻升不阻貶,累積龐大外匯存底,導致有龐大的盈餘繳庫,貢獻政府歲入超過10%。這樣的央行等於是政府的金雞母,於是成為政客的最愛。因為有了央行,政府可以在發放各種福利的時候,不需要大幅增稅或舉債」、「長期阻升不阻貶,也受出口商歡迎。出口商確實是台灣厲害的一群人,也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但他認為,這樣奇異的總體經濟結構,是要付代價的。
對於經濟學人此次點出台灣病的文章掀起議論,許文泰也提出背後4點初步分析,首先,許多人說這些經濟學人的文章美國政府的起手式,許文泰好奇,說這是美國政府起手式的人,是否更直接一點的證據?自己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其實美國已在10月初與韓國發過聯合聲明,顯示美國一直在跟各國談匯率問題,他認為美國與台灣發聯合聲明,與這篇文章,基本上是個時間上的巧合。
許文泰提到,央行阻升不阻貶是長期的現象。央行壓低利率也是長期現象。這些都不是最近開始的,我們談的都是20幾年的現象。如果央行說他沒有幹預匯率,最近這幾年可能是真的不多。因為只要利率不漲,維持跟美國的利差,這樣台幣就會貶了。別人的利率是可高可低,但台灣的利率一旦低了,就好像再也高不起來。這裡面的問題、機關一大堆。主計總處的CPI準不準,也是其中之一。
談到保險業,許文泰指出,賣儲蓄險保單,要能夠理賠,還要能夠給出3%的利率,這也是讓保險業大舉向外購買生息資產的主因。這種台灣蠻特殊而廣泛的保單,竟成為可能形成金融危機的未爆彈。台灣的保險監理還是稅務結構出了什麼問題?也因為保險業買很多外國資產,央行過去這幾年也真的不太需要自己出手。
最後,許文泰強調,美國是否會來施壓台幣升值眾說紛紜。一來台幣能不能升?二來有是否會傷害美國AI產業的問題;第三,MAGA經濟學在美國政府裡能發揮多大影響,他指出,按MAGA經濟學,他們是打算施壓大幅順差國的貨幣升值。
- 經濟學人
- 台灣病
- 許文泰
- 出口
- 保險業
標題:經濟學人點出台灣病掀議!學者解析文章背後「4現象」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3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