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法說會現場,張安平兩側的不再只是熟悉的台泥兩岸水泥事業體高階主管,而是掌管「歐非低碳水泥」與「歐洲充儲能源」的兩位外籍高階主管,分別為Suat Calbiyik及Stefano Terranova,台泥期待回應外界對台泥轉型與營運的關注。
過去20年台泥高度依賴「兩岸水泥」,但隨著大陸產能過剩市場內捲,加上台灣本業受到房地產不景氣影響,過去幾年積極佈局歐非水泥、新能源做為第三、第四隻腳,希望在傳統產業寒冬時補位。總經理程耀輝表示,水泥業務雖然毛利、營收佔逾八成,但營收土耳其佔27%,比台灣22%、中國大陸20%多,葡萄牙與非洲合計16%;毛利則土耳其高達36%,葡非合計25%,台灣及中國21%及6%。
程耀輝說,今年並非尋常一年,面臨地震、氣候變遷、匯率等不可控因素,還有三元廠災損,歸屬母公司淨利受到約150億元影響。雖然有88%不是現金減損,現金流壓力不大,但仍把困難轉為動力,強化風險管控,啟動RBA與ISO 31000,也用科技手段如CCTV進行礦山 3D建模監測、太陽能板追蹤是否故障、變電站變壓器溫度監測、預熱塔高空巡檢等。
張安平表示,「全球七成的水泥,是在 1990 年以後生產的。換句話說—— 我們這一代,是讓地球增加最多碳的一代。 既然如此,我們就必須成為最懂得反省的一代。」台泥正透過 AI 與人腦共創,讓數據與自然對話。未來的台泥工廠將是城市的綠色細胞,不再只是消耗資源,而是能主動為環境「追回時間」。這不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台泥存在的理由—不只為了讓世界更硬,而是為了讓世界活得更久。
- 台泥
- 法說會
- 傳統產業
- 水泥
- 綠能
- 混凝土
標題:台泥擺脫單一市場依賴 董事長為營業損失致歉投資人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25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