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減重不挨餓! 醫授5祕技: 211餐盤法上榜

營養師指出,節食並非正確減重法,長期節食或採取極端飲食,身體肌肉易流失,造成基礎代謝率下降,反而讓減重越來越困難;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說到瘦身減重,除了忍住口腹之慾,是否別無他法?醫師陳如瑩指出,長期節食或採取極端飲食會造成肌肉流失、基礎代謝率下降,減重反而更困難。想要健康瘦身,建議採行211餐盤法、天天量體重、調整進食順序、遵守「7-5-2-1-0」原則以及多選擇原型食物取代加工食品,戒掉含糖飲料,才能靠著建立可持續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減重。

極端飲食肌肉易流失

陳如瑩於臉書「」發文表示,節食並非正確減重方法,長期節食或採取極端飲食,會讓身體進入饑荒狀態,為了節省能量,會優先分解最珍貴的肌肉,結果造成基礎代謝率下降,反而讓減重越來越困難。此外,體重下降後,身體會分泌更多飢餓素,增加食慾,讓人在恢復正常飲食後更易暴食,導致體重反彈;真正健康的減重方法,應是不挨餓的減重,健康飲食也可以喫得飽。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成人肥胖定義3指標

陳如瑩提及,判斷肥胖最常見的指標是BMI(身體質量指數),BMI ≥ 24代表過重,BMI ≥ 27表示輕度肥胖,BMI≥30是中度肥胖,至於BMI≥ 35則代表重度肥胖。亞洲人的肥胖標準會比歐美人低,因為在相同BMI下,亞洲人的體脂比例較高,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風險也較早出現。

另,陳如瑩表示,除了BMI,更重要的是「體脂率」與「身體組成」,女性體脂超過30%、男性超過25%,即屬體脂定義肥胖。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超過80公分,算是腹部肥胖,也是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指標。目前最方便的體脂評估方式,則是身體組成檢測(如BIA生物電阻抗分析),雖然可能有些誤差,但可觀察變化趨勢,協助追蹤減重成效。

營養師表示,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超過80公分,算是腹部肥胖,也是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指標;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持久健康瘦身5撇步

陳如瑩說,減重的真理就是熱量赤字,減少7700大卡,才能少1公斤脂肪,因此,可利用以下5個方法,幫助創造熱量赤字:

211餐盤法:依照數字比例,蔬菜佔餐盤的50%(2份),蛋白質佔餐盤的25%(1份),全穀類或澱粉佔餐盤的25%(1份);建議以此方式選擇每餐攝取的食物。

天天量體重:將自己設定成願意為健康體重負責的人,建議每天起牀後、上完廁所量體重,以相同時間來做比較差異性。

調整進食順序:建議採取水→菜→肉→飯的順序進食,可增加飽足感,避免過量進食及幫助血糖控制。

7-5-2-1-0守則:這串數字意義代表理想目標是充足睡眠7小時,每天5蔬果,3C使用時間少於2小時,每天1小時運動,0糖飲品。

多選擇原型食物取代加工食品,戒掉含糖飲料,改喝無糖茶或白開水

陳如瑩強調,別再靠節食減重了!喫得營養又有飽足感,才能瘦得健康又持久。如果執行上有疑問,也建議諮詢減重醫師。




標題:減重不挨餓! 醫授5祕技: 211餐盤法上榜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2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