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指出,蛋確實是優質蛋白質來源之一,若為素食者、對蛋過敏、或遇到缺蛋期,可以試試其他營養密度高的食物來取代,如鮭魚;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平民超級食物「雞蛋」料理千變萬化,是餐桌必備食材之一。營養師張宜婷解開常見5迷思,包括:不喫蛋就不能補充蛋白質、喫蛋會害變胖、害膽固醇升高、喫生蛋、棕色蛋比較營養等疑問。其中針對喫蛋變胖、棕色蛋比較營養,她解答,蛋殼顏色與營養多寡無關,一樣都很營養,且雞蛋雖含有脂肪與膽固醇,但也富含營養素,不用擔心變胖。
迷思1:不喫蛋就補充不到蛋白質
張宜婷在說明,關於每天要不要喫蛋,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主要還是依照個人的營養需求與飲食偏好來決定。蛋確實是優質蛋白質來源之一,若為素食者、對蛋過敏、或遇到缺蛋期,可以試試其他營養密度高的食物來取代。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喫蛋,可以改喫哪些食物呢?張宜婷建議3種食物,包括:豬肝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群、葉酸、鐵含量都超標;鮭魚富含優質蛋白、Omega-3脂肪酸;最後,豆漿、豆腐、豆乾等豆製品,也含有卵磷脂與植物蛋白,就算不喫蛋也能營養滿分!對於會挑食的小朋友,父母也可以透過這些食物補足營養。
迷思2:喫雞蛋會讓膽固醇升高
張宜婷提及,對大多數人來說,喫蛋不會顯著提高膽固醇,真正的影響來自於體內的代謝機制。但若本身已有高膽固醇血症或心血管疾病,建議依照醫師建議調整攝取量。
曾說明,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約75%由肝臟生成,約25%則由飲食中而來。雞蛋不是只有膽固醇,還有高品質的蛋白質,大量的微量營養素如鎂、鉀、鈣、銅、鐵、錳、鋅、膽鹼等,及大量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A、E和K以及抗氧化劑如葉黃素。另雞蛋營養成分可減少氧化自由基生成,有保護心血管效果。
迷思3:喫蛋黃會變胖
張宜婷解答,蛋黃雖含有脂肪與膽固醇,但也富含營養素;而蛋白擁有完整胺基酸,兩者一起喫,營養更完整,別擔心會變胖。
雞蛋生喫更營養?營養師提醒,生食有食安風險,像是引起腸胃不適或沙門氏菌感染,況且蛋煮熟後反而更好吸收、更安全;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迷思4:生喫蛋比較營養
雞蛋生喫更營養?張宜婷提醒,生食有食安風險,像是引起腸胃不適或沙門氏菌感染,況且蛋煮熟後反而更好吸收、更安全。⠀
也曾經指出,生蛋白中含有白素(Avidin),會阻礙人體對生物素(Biotin)的利用與吸收。把雞蛋煮熟,不僅可破壞白素也可消滅病菌,免除致病的危險,且加熱後雞蛋中的蛋白質才容易被人體吸收。
迷思5:棕色蛋比白色蛋更營養
張宜婷表示,蛋殼顏色與營養無關,棕色與白色蛋在營養成分上沒有太大差異。國健署也曾在「」發文破解迷思,其實會有黃(棕)殼蛋或白殼蛋是因為母雞品種不同,國內飼養生產白殼蛋的母雞較多,所以大部分我們看到的是白殼蛋。在營養上,2種蛋沒有明顯的差異,每顆雞蛋都含有7克左右的蛋白質,等於1份豆魚蛋肉類的份量。
此外,也有人好奇,棕色蛋殼顏色橘黃,維生素A含量會不會比較高?對此,國健署也說,不會!2者維生素A幾乎沒有差異,所以購買時不用特別考量蛋殼的顏色。
張宜婷總結,破解以上迷思後,可以發現雞蛋是美味又營養的食材,但不是非喫不可,應適當攝取、注意搭配,選擇替代食物也能喫得健康。
營養師表示,蛋殼顏色與營養無關,棕色與白色蛋在營養成分上沒有太大差異;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
。
標題:喫蛋變胖、棕色蛋更營養? 營養師破「蛋」4迷思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2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