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車禍頸部卡卡疼痛 「甩鞭症候群」上身

▲民眾若發生車禍後出現長期頸部不適症狀,建議就醫檢查;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趙明哲)

文/趙明哲

業務員「阿玫」日前駕車時,因前車急轉被迫急煞,結果被後車追撞,又將她推擠撞上前車,幸好速度不快,四肢沒有受到損傷。但返家後,她發現轉動左頸有問題,且逐漸僵硬,任何檢查卻都沒異狀,因此就醫接受理學檢查,診斷出是「甩鞭症候群」惹禍,建議採用高能雷射、物理治療調理後,頸部「鬆很多」,讓她又能繼續拚經濟。

「阿玫」自述事故發生後,曾到急診就醫照X光,但並未發現頸椎錯位或骨折跡象,後續也到神經科追蹤安排神經傳導檢查,依舊也未顯示出異常,她只能靠喫止痛消炎藥嘗試緩解頸部不適症狀,但還是無法緩解疼痛及僵硬感,症狀維持1個多月,甚至無法轉頭面向左側的視角,自嘆常常只能「斜眼看人」!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類患者其實正是典型的「甩鞭症候群」神經症狀表現,所謂「甩鞭症候群」來自於頸椎受到急速減速又加速的慣性甩動影響,有如牛仔快速來回甩動鞭子,瞬間產生極大衝擊,尤其「阿玫」跟前後車輛都發生碰撞,等同頭部被甩了2次,所以即使未對脊髓造成壓迫與水腫,卻已造成頸椎關節附近肌腱韌帶拉扯損傷,引起長期疼痛與轉動異常,不僅生活不便,也導致長期失眠、情緒低落,無法工作。

物理治療搭高能雷射修補 脖子不再硬梆梆

當患者就醫時,會先以理學檢查確認頸椎活動度,同時觀察雙肩關節能否正常擡舉施力,例如想要舉起肩膀,卻因為筋膜牽扯而功能受限,若沒有明顯深層肌腱反射過強、排除嚴重脊髓壓迫,就會朝向甩鞭症候群方向開始治療。

「阿玫」經規律物理治療調整姿勢及電療止痛,並搭配高能雷射促進局部循環與修補拉傷,持續治療不到1個月,就可以正常轉動頭部沒有疼痛與角度受限問題,也建議可維持訓練頸部肌肉肌耐力,達到預防勝於治療效果。

由於多數駕駛人都會遵守交通規則綁好安全帶,萬一發生撞擊車禍,頸部往往會因而產生甩鞭效果,如果事故後,仍有頸部持續疼痛的情況,建議提早就醫,以排除嚴重神經損傷的可能性,切勿直接推拿或聽信偏方延遲就診。

只要遵照醫師診斷,耐心接受復健療程與運動訓練,必能早日康復,脖子也不再硬梆梆。

(作者為崇心復健科診所院長)

▲透過電療止痛,並搭配高能雷射,可促進局部循環與修補拉傷。(照片提供/趙明哲)

▲醫師說明,患者頸椎關節附近的肌腱韌帶因瞬間拉扯損傷,出現「甩鞭症候群」症狀。(照片提供/趙明哲)




標題:車禍頸部卡卡疼痛 「甩鞭症候群」上身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2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