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出,規律的阻力運動,如圖中熟齡女性進行的啞鈴訓練,有助於提升全身肌力,進而改善被視為長壽關鍵指標的握力;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想知道自己能否長壽「喫百二」?不必花費巨資進行高科技掃描,一個簡單的握力測試或許就能預測。英國德比大學(University of Derby)肌力研究員戴維森(Joshua Davidson)指出,握力正成為評估健康與長壽潛力的可靠指標,受到學界廣泛認可。
據BBC報導,科學家在研究中常用手持測力計(hand dynamometer)測量手部與前臂肌力。戴維森建議,民眾在家可用網球或壓力球自行測試:「挑選可抓握、不引起不適的物件,盡力擠壓至疲憊為止。」他表示,能持續緊握15至30秒是不錯的標準,記錄時間還能追蹤進展。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密西根大學物理醫學教授彼得森(Mark Peterson)解釋,握力弱雖僅讓開罐頭稍顯喫力,但它卻是全身肌力的縮影,能反映活動量是否充足,並預示「虛弱症」(frailty)風險,這是一種因生理衰退導致的脆弱狀態。
一項涵蓋14萬名成年人的跨國研究顯示,握力預測早逝風險的準確度甚至超越血壓,握力每下降5公斤,早逝風險增16%。另有44年追蹤研究發現,56至68歲時握力居前三分之一者,成為百歲人瑞的機率是79歲前去世者的2.5倍。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醫學副教授達裏爾・梁(Darryl Leong)表示,握力濃縮了營養、運動與健康的綜合訊息。研究發現,男性握力低於25.5公斤、女性低於18公斤,可能暗示「肌少症」(sarcopenia,肌肉質量與功能的漸進喪失)風險,導致晚年行動不便與跌倒機率上升。肌肉還是代謝關鍵,能儲存多餘血糖,預防胰島素阻抗。因此,握力弱可能預示糖尿病、骨質疏鬆、憂鬱症等問題。
同校醫學教授帕雷(Guillaume Paré)認為,握力反映疾病抵抗力與復原潛力。例如,癌症患者若握力不足,更易發生「惡病質」(cachexia),即便正常進食仍嚴重喪失肌肉與脂肪,影響存活率。彼得森補充,握力弱者因肺炎死亡風險更高,因肌肉健康影響呼吸道痰液清除。
握力不僅關乎老年。研究發現,一國平均握力與奧運獎牌數相關,而巴西研究顯示,青少年若長時間使用手機,握力普遍較差。帕雷警告,握力弱的年輕人恐更早面臨健康危機。
戴維森強調,握力可隨年齡改善,建議用網球測試鍛鍊手部肌力。梁則推廣全身運動,並推薦「計時起立行走測試」(timed get-up-and-go test):從椅子上起身,走3公尺後折返坐下,計時測下肢肌力。戴維森也建議在家做腕部彎舉,每次10至20下,2至3組,或用壺鈴練二頭肌彎舉,增強整體肌力。
。
。
標題:不用花大錢算命!「握力測試」助你評估百歲機率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2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