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合併調理有助於產後康復;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蘇俊源)
文/蘇俊源
對剛經歷生產的媽媽來說,「坐月子」不只是傳統,更是身心修復的重要關鍵期。面對產後身體虛弱、荷爾蒙波動、哺乳壓力與育兒疲勞,現代女性越來越重視科學且個人化的產後調理。究竟是選擇中醫補氣養血,還是仰賴西醫營養補給、復健運動?越來越多媽媽會採以中西醫結合的方式來進行產後的調理。
中醫調氣血西醫補營養 也要視身體反應
從西醫的角度來看,產後首要任務是補充流失的營養與促進組織修復。因為從分娩後開始,媽媽的身體如同經歷一場大手術,蛋白質、鐵質、鈣質等都需快速補充,避免貧血與體力透支。營養師也會依個別狀況建議每日攝取熱量、優質蛋白與蔬果比例。此外,西醫也越來越強調產後心理健康,如今多數婦產科門診會進行產後憂鬱篩檢,協助新手媽媽盡快回到平衡狀態。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相較之下,中醫講究「虛則補之、寒則溫之」,強調調和氣血與臟腑機能的修復。產後婦女常見氣虛、血虛、頭暈乏力、出汗等症狀,透過中藥如生化湯、四物湯、十全大補湯等,配合穴位按摩或針灸,來促進血液循環與惡露排出。對於夜眠不安、情緒不穩等現象,中醫也可從肝氣鬱結、心脾兩虛的角度進行調理,溫和且持久。
現代醫療趨勢越來越傾向「中西合療」,許多月子中心或診所會提供整合式的產後照護服務。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需要照護的方式也會不同,根據個人的分娩方式、恢復速度、是否哺乳,以及過往健康狀況來調整調理計畫,才能達到最理想的修復效果。
不論是選擇中醫調氣補血、還是仰賴西醫復健與營養指導,或是兩者並行,都應建立在專業評估與身體反應之上。
(作者為馨生醫療體系院長)
。
。
標題:坐月子中西合療 調理計畫宜專業評估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02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