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老師、打字員、設計師、家庭主婦或長時間滑手機、握筆的人易因重複過度用手,或姿勢不良,引發背側骨間肌發炎。(圖取自photoAC)
文/林瑋德
王小姐(化名)是鋼琴老師,最近頻繁排練,結果左手背第3到第5指之間出現腫脹、疼痛,按壓和出力都會痛,甚至有時會感到無力。她曾經接受藥物治療和針灸,但效果有限,因而懷疑自己是關節炎或扳機指,但經過詳細問診、觸診及超音波檢查,才發現她的問題來自「背側骨間肌發炎」。
很多人以為手背痛一定是關節、肌腱或神經問題,其實手掌裡的「背側骨間肌」是常被忽略的重要原因。
請繼續往下閱讀...
背側骨間肌炎 好發族群一次看
背側骨間肌位於手掌骨之間,是控制手指外展的核心肌群。像鋼琴老師、打字員、設計師、家庭主婦或長時間滑手機、握筆的人,都容易因為重複使用或姿勢不良,讓這些深層小肌肉過度疲勞,進而引起慢性發炎。
常見的背側骨間肌痛會發生在第1指或是第3到第5指之間,可能延伸到小指掌側或手腕尺側,有時也會被誤診為神經壓迫或關節病變。
背側骨間肌痛 常見5症狀
●指縫或掌骨間深層悶痛。
●壓痛點明顯,外展手指會更痛。
●長時間用手後會加劇。
●手背繃緊、脹痛,影響握力與精細動作。
●有時會出現小指掌面或手腕尺側牽涉痛。
很多患者以為是關節炎或是神經壓迫,導致延誤正確治療。
背側骨間肌發炎的患者常見手背繃緊、脹痛,影響握力與精細動作;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背側骨間肌痛 診斷方法這樣做
透過詳細問診、局部壓痛檢查與超音波檢查,是診斷的關鍵。超音波可以清楚看到骨間肌是否腫脹、滑動不良或發炎。必要時,可用核磁共振(MRI)排除腫瘤或神經病變。
此外,短期的局部注射也可作為疼痛定位測試,確認是否來自骨間肌。
保守治療為主 極少數需手術
背側骨間肌痛的治療多以保守治療為主:
●休息與姿勢調整:減少長時間彈琴、打字或滑手機。
●短期護具:幫助手部減壓。
●物理治療:熱敷、超音波治療、筋膜放鬆。
●注射治療:
1.軟組織玻尿酸:改善滑動與發炎
2.增生療法(高濃度葡萄糖或PRP)促進修復
3.肉毒桿菌素注射:針對肌肉過度使用者,效果良好
極少數嚴重滑動障礙或肥大的患者才可能需要考慮手術。
定時休息+3復健動作 防復發
想避免復發,平時應適度休息,每30分鐘手部使用應休息5分鐘。建議可搭配以下3個簡易復健動作:
●手掌背側伸展:手掌朝下,另一手輕壓手背,維持20秒,重複10次。
●彈力帶手指外展訓練:5指套上彈力帶,慢慢外展,維持5秒,重複15次。
●尺神經滑動運動:手掌朝外,手腕下壓,頭部向側邊傾,維持5秒,幫助手部神經滑動。(或可參考。
要提醒的是,手背痛不一定是關節或神經壓迫,背側骨間肌過度使用也是重要原因。及早正確診斷與治療,搭配復健運動與良好生活習慣,才能有效改善,並避免復發。(作者為維德骨科診所醫師、板橋生生優動兼任醫師)
。
。
標題:非扳機指也不是關節炎 手背痛竟是「手掌肌肉」在求救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0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