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泰雄提醒,紅麴雖具備降血脂潛力,但若忽視產品品質與正確飲食習慣,恐怕得不償失;圖為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市面上不少健康產品主打「紅麴+鉻」可協助降膽固醇與中性脂肪,讓不少消費者趨之若鶩。然而,營養學者洪泰雄在發文提醒,紅麴雖具備降血脂潛力,但若忽視產品品質與正確飲食習慣,恐怕得不償失。與其仰賴保健食品,不如從日常飲食著手,回歸6大類食物與低GI飲食。
紅麴成分作用類似降膽固醇藥
洪泰雄指出,紅麴之所以備受關注,關鍵在於其含有天然成分 Monacolin K,該成分與常見降膽固醇處方藥「洛伐他汀」的機制相似,可抑制HMG-CoA還原酶,進而降低總膽固醇與壞膽固醇(LDL)。然而,紅麴產品品質參差不齊,有些含量不足,無法發揮效果;有些則可能過量,長期服用恐對肝臟造成負擔。因此專家建議,紅麴補充品應由醫師或營養師評估後使用,切勿自行購買服用。
請繼續往下閱讀...
鉻並非萬靈丹 過量恐有副作用
針對常與紅麴搭配使用的「鉻」,洪泰雄指出,其主要作用為提升胰島素敏感性,進而改善血糖與脂質代謝。部分研究顯示,鉻有助降低中性脂肪,但整體科學證據尚不一致,且過量攝取可能幹擾藥物代謝或引發其他副作用,不宜任意補充。
洪泰雄強調,「六大類食物的正確攝取」與「升糖指數(GI)控制」,才是穩健、有效又安全的血脂管理策略;圖為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回歸6大類食物與低GI飲食為根本之道
與其仰賴保健食品,不如從日常飲食著手。洪泰雄強調,「六大類食物的正確攝取」與「升糖指數(GI)控制」,才是穩健、有效又安全的血脂管理策略。他建議,全穀雜糧(如糙米、燕麥)、低GI水果(如奇異果、蘋果)、高纖蔬菜(如秋葵、海帶芽)、優質蛋白(如鮭魚、豆製品)、低脂乳品及健康油脂(如橄欖油、堅果)應適量攝取,減少高糖、高脂、高GI食物的比例,才能從根本改善膽固醇與中性脂肪問題。
紅麴+鉻 VS. 飲食控制:誰才是降血脂首選?
洪泰雄表示,紅麴與鉻的確在部分研究中顯示正向效果,但產品來源與劑量難掌控,且可能帶來代謝負擔,不建議作為第一線手段。而透過飲食調整與GI控制,不僅能穩定血脂,更可同時改善血糖、體重與腸道健康,適合絕大多數族群長期採行。
紅麴不是萬靈藥,飲食調整才是關鍵;「紅麴+鉻不是不能用,但不能當作解方唯一依靠。」洪泰雄提醒,欲改善膽固醇與血脂,應優先從生活型態下手,包含飲食、運動與壓力管理。過度依賴補充劑反而可能忽略最關鍵的健康根基。
。
。
標題:紅麴+鉻降血脂? 營養專家:從飲食改善更優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0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