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你的「肥胖」恐因為內分泌!醫:減重不能只靠意志力

我國每2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具有過重或肥胖問題;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我國每2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具有過重或肥胖問題。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指出,肥胖背後其實藏有許多意志力無法改變的「不可控因素」,比如基因、內分泌問題等,需要諮詢專業醫師才能找到最合適的減重方案,呼籲BMI大於27的民眾儘速諮詢專業醫師,找出肥胖原因,千萬不要執意自己減重,甚至病急亂投醫。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定義,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24即為過重,大於27則為肥胖,2017年至2020年的「國民營養調查」顯示,我國每2人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且據台灣肥胖醫學會2022年的「全台肥胖認知調查」統計,9成民眾自覺最近1次減重失敗,但僅有14.7%正在減重者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文元指出,肥胖可分為「一般型肥胖(BMI超標)」與「中央型肥胖(腰圍超標)」,後者尤其需要小心內臟脂肪過多的問題,但許多人並未將肥胖視為疾病,覺得少喫多動就一定能瘦下來,但肥胖成因複雜,也涉及內分泌、基因,甚至於環境污染等不可控因素。

此外,林文元解釋,人類的飽足感調控受大腦與腸道間的訊號傳遞影響,其中腸道分泌的荷爾蒙「腸泌素」負責向大腦傳遞「飽」的訊號,當腸泌素作用下降,大腦無法順利接收訊號時,就可能產生喫太多的情況,另長期處於壓力狀態,容易讓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持續作用,增加食慾並促進內臟脂肪堆積。

林文元說,許多民眾覺得看醫生減重、用藥像是「抄捷徑、偷喫步」,並認為透過藥物減重是不健康的減重方式,但內分泌與基因等不可控因素並非靠意志力就能改變,現在已經有多種治療方式可以幫助患者對症下藥,再輔以健康的生活型態調整,就能幫助民眾重拾健康身體、遠離疾病風險。

林文元提醒,肥胖可能是荷爾蒙、基因等不可控因素造成,若BMI已經大於27,千萬不要諱疾忌醫,想單靠意志力減重。(記者林志怡攝)




標題:你的「肥胖」恐因為內分泌!醫:減重不能只靠意志力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0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