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生活

輕巧美型高性能 搶搭短影音浪潮 單眼相機趁勢回歸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拍攝能力日漸壯大,演算法與AI輔助加上多功能、輕便等優勢,讓傳統單眼相機銷路大受影響,一度被視為夕陽產業,還好在短影音興起的趨勢加持下,銷量開始止跌回升,新機型也挾帶美型外觀與優異性能,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即將趁著熱度回歸再掀浪潮。

以往單眼相機是拍照、錄影的唯一選擇,但智慧手機崛起後越來越多人選擇用手機拍攝。(歐新社)

根據日本相機暨影像產品協會(CIPA)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相機出貨量在2024年達到849萬227台,較前年成長10%,更是2017年以來首度呈現成長,出貨額8,247億日圓也創下2015年以來的新高。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方便放入口袋、小背包的隨身相機,近年又重新受到消費者歡迎。

若從相機類別來看,最盛行的莫過於去掉反光鏡的「無反相機」,憑藉輕巧體積優勢取代傳統單反成為主流,2024年出貨量561萬2,205台成長16%。另一方面,涵蓋鏡頭的類單眼相機則成為市場新寵,就連日本相機大廠Canon都曾在財報中特別點出隨身相機的熱潮已現,雖然該類產品目前出貨量僅成長9.2%約188萬414台,但出貨額卻暴漲31.6%,說明消費者願意投入更多預算購買。

無反相機通過電子觀景窗取代單反相機中的反光鏡,儘管會更依賴電池來顯示畫面,卻能讓厚重相機變得更輕巧,已成為目前相機的主流設計。(彭博社)

拍攝Vlog、追求色彩帶動購買潮

消費者又將目光轉向相機,和短影音、Vlog的流行脫不了關係,隨著TikTok、YouTube等影音平台盛行,越來越多人不只透過靜態照片記錄生活,開始追求更具現場感的影片,因此產生對於錄製設備的需求,這也促使各大品牌推出更多專注於影音錄製的特殊機型。

其中DJI Osmo Pocket 3與Canon PowerShot V10就打破傳統相機設計,以單手握持為重點重新設計機身,讓使用者可以不借助腳架、手把輕鬆地邊走邊拍。Canon更是在隨身相機PowerShot V1中加入散熱風扇,讓小型相機也能克服散熱難題,可連續錄製4K影片長達兩個小時,整趟旅程都能完整記錄也不用擔心沒電。

因應VLOG與直播需求,Canon PowerShot V10採用直立式設計,讓用戶可以單手進行拍攝。(記者黃肇祥攝)

許多影音平台以垂直格式播放影片,因此不少相機也設計垂直拍攝介面,或在側邊加入三腳架孔讓操作更加方便。(記者黃肇祥攝)

此外,使用者也開始追求超越手機的影像品質,不單是自然的散景與細節保留,還要有能在社群媒體展現個人風格的獨特色彩,富士X100VI、理光GR3的模擬底片功能就因此大受歡迎,可拍出用App濾鏡難以仿效的復古色彩,讓照片看起來更有意境。

富士X100VI不僅外形復古,拍出來的照片還格外有味道,被稱為文青必備相機。(彭博社)

傳統光學大廠Nikon同樣注意到這波浪潮,新相機Z5II首度加入Picture Control獨立按鍵,允許切換多種如濾鏡般的「成像配方」,創造不同照片風格,甚至能直接引用知名攝影師提供的設定,讓使用者更輕易拍出理想色彩。

增加AI對焦、錄影功能鞏固地位

除了積極拉攏新手用戶,各大相機品牌也持續鞏固基本盤,致力於滿足專業攝影族群的需求,並不斷在快門速度與對焦系統上精進,保證相機在專業場景中仍保有壓倒性優勢,不會輕易被智慧型手機取代。

以Canon EOSR 1與Sony α1II為例,兩者皆在機身內搭載專用AI晶片,不僅能主動偵測並辨識更多物體,甚至能預判人物動作,進而捕捉攝影者真正想要的關鍵瞬間;Panasonic Lumix S1RII等頂尖機種則主打8K 30p的高解析錄影規格,協助攝影者打造細節豐富,帶來極具電影質感的畫面。

藉由強化錄影規格與支援性,Panasonic近年的相機在攝影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提升晶片計算能力使高階相機能夠在短時間大量連拍、AI自動對焦鎖定,讓專業攝影與創作有更多可能性,也是目前手機難以比擬之處。(記者黃肇祥攝)

焦點新機盤點

Sigma BF 日系簡約美型相機

Sigma向來以大膽設計聞名,新推出的Sigma BF無疑是年度最「吸睛」的相機,外觀捨棄常見軍艦頂與轉盤,打造出一體成型、外型方正且需耗費7小時研磨雕刻的金屬機身,展現極致簡約的日系風格,也被網友大讚具有過去蘋果的極簡魅力。

Sigma BF可不是空有外表的花瓶,拍攝實力也很強悍,內建2,460萬畫素全片幅感光元件,不僅街拍畫質表現優秀,還能錄製最高6K影片。

Sigma BF可外接L卡口的多種鏡頭,單機身65,800元。

Sigma BF控制系統十分獨特,融合了滑動、壓力感應的觸覺按鈕,提供不同的操作手感。

富士GFX100RF  街拍的極致畫質

富士推出的新機GFX100RF為街拍攝影帶來另一個豪華新選,採用少見的中片幅感光元件,具有遠超主流全片幅的進光量,使畫質與淺景深效果都更上一層。還有高達1.02億的照片畫素,不僅讓後製裁切更有餘裕,還可透過轉盤切換36mm、50mm、63mm等不同拍攝距離,或變化九種照片的拍攝比例,打造出極其自由的構圖彈性。

富士GFX100RF是少數強調攜帶性的中片幅相機,重量僅735克,是同級最輕的機款。

使用全新設計的35mm F4鏡頭,富士GFX100RF能以裁切方式,帶來不同距離的拍攝,162,000元。

Nikon Z5II  全片幅入門首選

為吸引新手加入攝影行列,Nikon推出旗下最親民的全片幅相機Z5II,提供初學者最完善規格。配備旗艦級EXPEED7影像處理器,能偵測包含人類、動物、交通工具在內的九種主體並準確對焦,更具備歷代最強-10EV低光對焦效能,無論在哪種環境拍攝何種主體,都能輕鬆鎖定目標。搭配機身5軸防手震系統,讓初學者無論是拍照、錄影都能有更高的成功率。

Nikon替Z5II加入Picture Control按鍵,能夠快速切換不同色彩設定。

Nikon Z5II瞄準想嘗試全片幅相機的新手,單機身52,900元。

Canon PowerShot V1  拍攝範圍更寬廣

呼應隨身相機的復興潮流,Canon睽違多年再次推出PowerShot系列的類單眼相機PowerShot V1,在426公克的小巧機身內放入一顆16-50mm變焦鏡頭,並採用面積是舊款卡片機兩倍的1.4吋感光元件,使畫質明顯優於手機,更具備從自拍至遠攝的寬廣拍攝範圍。內建「進階A+」模式,可透過HDR技術應對夜景與逆光等傳統相機難以處理的場景;錄影時還具備物件追蹤能力,讓主體始終維持在畫面中央,是隨拍相機的輕巧好選擇。

加入散熱風扇讓PowerShot V1可以維持小體積,又能拉長連續錄影時間。

Canon PowerShot V1,單機身29,900元。(記者黃肇祥攝)

圖片提供:翻攝Canon、Panasonic、Nikon、Sigma、富士官網
以上商品價格及規格請依品牌公告為準。



標題:輕巧美型高性能 搶搭短影音浪潮 單眼相機趁勢回歸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1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