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天氣悶熱昏沉沒精神? 中醫3穴位清熱排濕

隨著氣溫節節升高,不少人感到昏沉、無力;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一年中最炎熱的節氣「大暑」過後,隨著氣溫節節升高,不少人感到昏沉、無力,民眾更需特別留意身心調養。翰醫堂中醫診所中醫師曾柏翰在提醒,夏季養生需內外兼顧,掌握大暑節氣的調養訣竅,有助於順利度過酷暑。可按極泉穴、曲池穴、委中穴,清熱排濕還解暑。

大暑養生3原則:防曬補水、祛濕解暑

中醫觀點認為,大暑節氣人體陽氣旺盛,外熱明顯,若疏於調養,體內濕氣累積,容易引發中暑、頭暈、疲倦等症狀。曾柏翰建議,大暑養生要注意以下幾點: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內外兼顧:除外在消暑外,也應注重體內祛濕,維持身體代謝平衡。

●防曬補水:出門做好防曬,並適量補充水分,避免脫水與中暑。

●避免生冷:過度食用冰品可能導致「外熱內寒」,反而影響消化與新陳代謝。

委中穴位於膝蓋後方中央,適合改善因濕熱引起的身體沉重與腰背不適;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按摩3大穴位 清熱排濕又解暑

針對常見的暑熱不適,曾柏翰也分享3個每日可按壓的消暑解熱穴位,幫助清熱降火、排除濕氣:

●極泉穴:位於腋窩中點,有助清心瀉火,改善心悸、胸悶與失眠。

●曲池穴:在手肘外側彎曲處,能舒緩中暑、頭痛與皮膚紅疹。

●委中穴:位於膝蓋後方中央,適合改善因濕熱引起的身體沉重與腰背不適。

建議每日針對各穴位按揉或拍打3至5分鐘,感受到微微酸脹即為效果達成。

民俗習俗添好運 冬病夏治正當時

除了養生外,民間也流傳不少大暑開運習俗。中醫師表示,「喫半年圓」象徵祈求下半年順利圓滿;喫鳳梨、喝伏茶則寓意好運「旺來」。此外,三伏天貼三伏貼更是調理體質的良機,中醫提倡「冬病夏治」,利用暑氣旺盛時機,加強體質調養,有助減少秋冬慢性疾病發作。在炎炎夏日中,適時調整生活習慣與作息,並搭配中醫養生智慧,不僅能安然度暑,更為下半年健康與好運打下基礎。




標題:天氣悶熱昏沉沒精神? 中醫3穴位清熱排濕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1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