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脫水不只口渴問題! 醫:長期反覆缺水恐釀慢性腎損傷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提到,平時應定時補充水分,並留意尿量、顏色與身體變化,特別是年長者與兒童,更要主動提醒與協助補水。(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炎炎夏日容易脫水,不只是口渴,對腎臟也有極大影響。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指出,當身體水分不足時,腎臟會減少尿量、縮減血流灌注,持續缺水時組織缺氧受損。反覆脫水者,腎臟修復後的組織功能會逐漸下降,長期下來恐引發慢性腎損傷。平時應定時補充水分,並留意尿量、顏色與身體變化,特別是年長者與兒童,更要主動提醒與協助補水。

林軒任在臉書專頁「」發文分享,脫水3階段身體的反應。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1階段:回收水分,減少尿量。

當身體整體水分下降時,腎臟會立刻感應到「血容量不足」。此時,腎臟會努力回收更多水分,這也是為何脫水時尿量會明顯減少的原因。

●第2階段:血管收縮,減少腎臟血流灌注。

若持續缺乏水分攝取,即使腎臟拼命回收水分仍不足以彌補流失,腎臟會啟動第二階段防禦機制:收縮腎臟的入球小動脈。這是為了減少流經腎臟的血流量,希望保留更多血液供應給其他重要器官。然而,此舉會導致腎臟本身的血流灌注不足。

●第3階段:腎臟組織缺氧受損。

林軒任說明,腎臟就像一個濾網,需要足夠的血流才能正常運作,同時腎臟細胞也需要血液供應氧氣和養分。當腎臟血流灌注不足持續一段時間後,腎臟的皮質和髓質會開始缺氧。短期缺氧或許能透過身體的代償機制恢復,但長期或嚴重的缺氧會導致腎臟組織受損,肌酸酐開始升高。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提醒,口渴是身體已經輕微脫水的訊號。平時就應該養成定時喝水的好習慣。(圖取自freepik)

反覆脫水的長期危害

林軒任提到,當腎臟細胞受損後,身體會嘗試修復這些損傷。然而,這些修復後的新組織,就像是公司裡的「工讀生」或「結痂組織」,它們雖然能部分替代原有功能,但效率遠不如原有的「資深員工」。如果反覆發生脫水,導致越來越多的「資深員工」離職,只剩下這些「工讀生」在工作,那麼腎臟功能便會逐漸下降。

如何預防脫水性腎損傷?

林軒任提醒,口渴是身體已經輕微脫水的訊號。平時就應該養成定時喝水的好習慣,而不是等到口渴才喝。特別是在炎熱天氣或運動後,更應提高水分攝取量。

注意特殊族群的水分攝取

家中如有幼兒或年長者,務必多加留意他們的水分攝取狀況,必要時主動提醒或協助他們喝水。尤其是獨居長者,可以考慮定時電話提醒或使用飲水提醒器。

林軒任表示,家中如有幼兒或年長者,務必多加留意他們的水分攝取狀況,必要時主動提醒或協助他們喝水。(圖取自freepik)

認識脫水的早期徵兆

林軒任表示,除了口渴外,還應留意尿液顏色變深、尿量減少、疲倦、頭暈、皮膚乾燥等脫水徵兆。一旦發現這些徵象,應立即補充水分。正常人1天的建議喝水量會因個人體重、活動量、環境溫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可以用以下簡單公式來估算:每日建議飲水量 (毫升) = 體重 (公斤)*30。

標準成人:每日應喝水約1800毫升(約7-8杯水)。

輕體重長者:每日應喝水約1350毫升(約5-6杯水)。

林軒任提醒,每天務必喝到適合自己、足夠的水量,才能讓身體機能保持正常運作!




標題:脫水不只口渴問題! 醫:長期反覆缺水恐釀慢性腎損傷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1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