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汗劑成分通常含有鋁鹽類,能在汗腺出口形成膠狀物,達到「封堵汗管」的效果;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夏日炎炎,汗水與異味讓人困擾,不少人習慣使用體香產品來維持清爽。不過你知道「止汗劑」和「制臭劑」其實是不同的嗎?食藥署近日在臉書專頁「」特別提醒民眾,兩者機轉與功能大不同,用錯恐怕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可能造成肌膚不適。
止汗劑:抑制汗腺分泌 有效減少出汗
止汗劑主要功能為抑制汗腺分泌,進而減少流汗情形。其成分通常含有鋁鹽類,能在汗腺出口形成膠狀物,達到「封堵汗管」的效果。這類產品適合在容易大量出汗的季節使用。不過,食藥署也提醒,即使使用止汗劑,大量流汗的情況下仍可能無法完全抑汗,效果因人而異。
請繼續往下閱讀...
制臭劑:中和氣味 不具止汗效果
相較之下,制臭劑(常見為體香劑或體味噴霧)則以香精、吸附劑及抗菌劑為主要成分,目的是遮蓋或中和體味,並不會抑制汗水分泌。使用時機多為日常保養、維持清新之用,尤其在肌膚乾燥的狀態下使用效果更佳。
止汗劑應避免在皮膚潮濕或出汗時使用;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使用止汗劑3大提醒 保護皮膚不踩雷
食藥署同時也提出使用止汗劑的,讓民眾遠離不適與效果不彰:
1. 避免用於肌膚傷口或剃毛後部位:剛剃完毛或皮膚有小傷口時塗抹止汗劑,可能引發刺痛或敏感反應。
2. 避免在皮膚潮濕或出汗時使用:濕潤狀態下使用,會降低鋁鹽與皮膚的結合效率,不僅影響效果,還可能刺激肌膚。
3. 建議於夜間、肌膚乾燥時使用:在睡前擦拭止汗劑,有助於成分穩定與吸收,提升止汗效果。
食藥署呼籲,民眾在選擇與使用體香產品時,應依個人需求與場合選擇適合的產品,並遵循正確使用方式,才能發揮最大效益,保持自信清新一整天。
。
。
標題:止汗劑≠制臭劑! 別傻傻用錯還傷膚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1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