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止汗劑,食藥署指出,汗液仍可由其他區域正常排出,不會因此導致毒素堆積或健康問題;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夏日高溫,許多民眾仰賴止汗劑維持清爽,但坊間流傳「止汗劑會讓汗液悶在體內、導致毒素堆積」的說法,引發不少人擔憂。對此,食藥署在臉書專頁「」發文澄清,強調這是錯誤觀念,並不會造成毒素堆積或健康問題,呼籲民眾勿過度恐慌。
食藥署指出,止汗劑的作用範圍僅限於局部,例如常見的腋下部位,產品多數以鋁鹽成分形成膠狀物質,暫時阻塞汗腺出口以減少該處出汗。然而,人體擁有數百萬個汗腺,即使某些部位使用止汗劑,汗液仍可由其他區域正常排出,完全不會「悶在體內」,更不會因此導致毒素堆積或健康問題。
請繼續往下閱讀...
食藥署說,建立正確使用止汗劑的觀念才能安心防汗、清爽一夏;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此外,TFDA也特別提醒民眾,不要混淆「止汗劑」與「制臭劑」的功能。止汗劑是用來抑制出汗,而制臭劑則以香精與香料為主,用於減少體味,並不具備止汗效果。兩者屬性不同,應根據個人需求正確選擇。為確保產品安全與效用,TFDA也止汗劑使用小叮嚀:
●勿用於肌膚破損或發炎處:避免造成刺激或感染。
●保持肌膚乾燥再使用:出汗或剛洗完澡時不建議立即塗抹。
●建議夜間使用:夜間汗腺分泌較少,有助成分穩定附著。
食藥署呼籲大眾建立正確使用止汗劑的觀念,避免誤信網路謠言或錯誤資訊,才能安心防汗、清爽一夏。
。
。
標題:止汗劑堵汗傷身? 食藥署:不會「悶阻」汗液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2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