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

外食族蛋白質怎麼挑? 選「它」低脂、高纖排第1

營養師劉學民表示,國健署推行的均衡飲食口訣「豆魚蛋肉一掌心」,首選豆類膳食纖維多、脂肪含量低,外食族可依此挑選聰明喫;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追求營養均衡下,大家都知道蔬菜水果不可少,但除此之外,其實還有許多被忽略的餐盤知識。營養師劉學民發文表示,國健署推行的均衡飲食6口訣,其中1項即為「豆魚蛋肉一掌心」,不僅提醒攝取蛋白質的重要性,也點出攝取蛋白質的順序。尤其首選豆類含有更多膳食纖維,營養素多元、脂肪含量低,建議外食族可牢記此口訣,即使在外飲食,也可聰明挑選出優質蛋白質。

攝取1口訣:「豆魚蛋肉一掌心」

劉學民於臉書專頁「 」發文指出,國健署推行的「我的餐盤」均衡飲食6口訣,包括: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和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其中「豆魚蛋肉一掌心」,就是在提醒攝取蛋白質。

請繼續往下閱讀...

1掌心=手掌心大小厚度為準

劉學民提及,蛋白質是構成身體肌肉、器官等組織的原料,還可修補、建造身體組織,也參與免疫、代謝作用。所謂「一掌心」是指攝取的份量,以自己手掌心的大小和厚度為準,即可滿足一餐建議量。至於「豆魚蛋肉」則表示優先順序,意即:豆製品>魚類海鮮>蛋>雞鴨鵝牛羊豬,並進一步說明如下:

1.豆製品:被列為蛋白質第一首選,如黃豆、黑豆、毛豆及豆製品,為植物性來源,和動物性肉類相比,含有更多膳食纖維,飽和脂肪酸含量也低。豆類除了提供優質蛋白質之外,還提供多元營養素,也富含類大豆異黃酮,具有抗氧化活性。

2.海鮮及魚類:海鮮及魚類食材質軟、脂肪低,含有Omega-3脂肪酸、EPA、DHA,能減少身體的發炎反應。

營養師劉學民指出,蛋白質選擇類別排第2的海鮮食材及魚類質軟、脂肪低,含有Omega-3脂肪酸、EPA、DHA,有助減少身體發炎反應;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3.蛋類:取得方便、料理變化多,富含維生素A、B2、鐵、鋅等營養素,能幫助皮膚及黏膜組織的健康。

4.肉類:最後建議攝取,肉類相較之下飽和脂肪酸較高,攝取過多易提高心血管疾病。白肉優於紅肉,雞胸、 鴨鵝會比牛羊豬好,但雞腿、鴨腿因肌紅蛋白含量較高,因此被歸類為紅肉。

劉學提醒,外食可多留意自己的選擇,便當宜多選清蒸調理、烤魚、煎魚;鐵板麵可選魚排、魷魚排主食;火鍋主菜則可選擇海鮮豆腐鍋、嫩雞鍋。只要掌握以上小技巧,有助外食營養均衡更健康。




標題:外食族蛋白質怎麼挑? 選「它」低脂、高纖排第1

地址:https://www.twetclubs.com/post/112970.html